APP下载

此处略去……字——谈语文教学"留白"艺术

2014-08-07冯祥桦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留白课文语文

冯祥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113-01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中"此处略去……字"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尽,这都是缘于小品作者巧妙的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留白"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

而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现状:教师唯恐课堂容量不大,唯恐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太小,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试想,如果一幅国画中,景物纷至沓来、拥挤不堪,能算得上好的作品么?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留白"。通过教师所留之"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创造,以形成一种语文教学特有的韵味和幽远的氛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留白",可以运用一下三点:

1.创设情景,善于留白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入境始觉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切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留白需要营造意境,古典诗词极其讲究"留白",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韵外之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的空灵的艺术境界。比如《秦风•无衣》,先不讲课文内容,而是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 ……",雄壮的乐曲,激昂的旋律把学生带入狼烟弥漫、边境告急、全民奋起的古战场,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同仇敌忾的士气,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在这种激扬的情景中切入课文内容,当然水到渠成。

2.抛砖引玉,巧设留白

留白不等于无为。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留白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多个角度设计,例如:

从教学流程角度可设计:教学设计留白,预留课堂生成的空间;课文导入留白,引发对课堂的想象;关键细节留白,探究言外之意;行文疑点留白,挖掘深层含义。高潮结尾留白,拓展思维漫想。

从文本角度可设计:语言文字留白,品味作者语言的张力;故事情节留白,引发读者对情节的无限遐想;人物形象留白,促使人物形象逼真丰满;作者情感态度留白,体味作者的爱恨情仇。

从学生知识接受角度,可设计:在揭题中 "留白",让学生对知识发现和重建;在质疑碰撞处"留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在联想想象处"留白" ,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在探究创造处"留白", 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3.多元评价,深化留白

留白不是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填空。语文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和思考结果,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对此,不必强求一致,只要有理就要肯定。如上《项链》一课,分析人物形象,因为文学作品本身有多解性,对作品的评价存在不同争议、不同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思索、争论,玛蒂尔德既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又有勇于改变自己生活的一面,看法辩证,不把人物片面化、模式化。通过留白,学生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自己的新见识、新理解。当然,留白也不是让学生毫无边际的漫想,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情感价值观、文本等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对留白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补充。

总之,语文教学要善于留白、巧设留白、深化留白,给学生留出想象和创造的余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效率。课堂也因为学生的预习而精彩。为此,我们如何让预习来点亮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比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更容易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4.1预习形式要多样化。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如果每次预习都是把课文读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不出一个月,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就没有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让预习形式多样化,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故事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不仅把课文读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甚至还可以参照有关资料编写课本剧。常识性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综合性学习内容,涉及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合作,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这样不仅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2预习时间要适度。对于具体的预习内容,要给予适度的预习时间。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预习时间不要过长,可以是二三分钟,也可以是几十分钟,化更长的时间其实没有必要,只要我们老师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然后开始讲课,效果明显优于没有预习的阅读讲解,特别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时间给学生自己预习,然后开始讲课,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好,看到后进生也有明显的进步。而对于一些综合性学习的预习时间应该给予长一点,比如新课两三天前,也可以是一星期前,给学生一个充分准备、搜索、查找的过程。学生交流起来就有印象,听起课来不会云里来雾里去,搞起活动来因为有内容而兴趣递增。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找,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学生的潜能就比较难以得到发挥。

4.3预习要检查要评价。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教师不能只布置不检查,不然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相对削弱。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可以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最好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都一一记录清楚。此外,教师还要明确赏罚制度,对预习态度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不自觉预习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惩罚。还可以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查评定,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之下形成语文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卫兵 有效预习,从"备预习"开始《教学与管理》2011年32期

[2]沈红霞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36期

[3]冷绍班 必须重视语文课的预习《人民教育》1988年11期

[4]彭剑飞.小学新课程教法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

[5]韩吉东 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十个问题教育在线

[6]伍灵芝 试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1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白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