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4-08-07李蓉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子女儿童

李蓉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283-01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异常频繁,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致使许许多多的中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关爱,没有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教,往往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感,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关注和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重要事项。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李宝峰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4个因子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01),在271名被试留守儿童中,78人(28.8%)有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6人(2.2%)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中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生阳性检出率的20%。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别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偏执等。在某县6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48人(91.3%)"会"或"有时会"出现心情烦躁或忧郁;有219人(53.2%)认为因为父母外出,自己"会"或"有时会"被同学欺负、孤立。对亲子教育缺失组(留守儿童)和对照组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留守儿童"组乐群性、稳定性、轻松性、自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世故性、紧张性、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的人格因素、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密切关联,互相加剧。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且孩子大部分是由年迈而且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也会过于呵护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在他们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这势必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2.2学校教育缺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学校与老师更多的关注,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留守儿童投入同样多的关注。所以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在学校里表现既不特别突出,也不调皮闹事的留守儿童,老师往往关注得较少。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还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组织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2.3社会关注不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环境存在一些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于城乡之间,给农民工子女教育造成诸多矛盾,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力承担子女在务工所在地普通学校入学的费用,而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孩子升学考试的问题;各地教材选用不同,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乃至壮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产生。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3.1改进学校教育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部门,在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社区教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当负起更大的责任。学校要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如留守学生之家等,全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监护人、托管人联系制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托管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记录他们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个人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制度,学校要配备心理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聘请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以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引导留守儿童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即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

3.2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机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解决的关键在于家庭。父母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协调好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般说来,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外出务工时,最好夫妻俩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如需双双外出务工时,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监护人。父母要经常与学校联系,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每个月与子女就读的学校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还要与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着重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另外,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父母若不能回家,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总之,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积极探讨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学校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旨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增强自制力,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健康的发展,发挥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子女儿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