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4-08-07尹金凤
尹金凤
摘要: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健康成长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259-01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体育是一个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体育工作作为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一项主体性建设,其实质是挖掘和发展主体的内在积极因素,使人摆脱对体育的盲目性。据此,体育教育工作者既要把一定精力放在教学管理,监督,评估和奖惩方面,更要致力于按个体的心里特征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引发兴趣,培养情感。
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这一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加以强化、根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认识它的作用。为此,必须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感情,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由于这种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所以学生既乐于接受,教育效果又好。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思想情感工作呢?
学生在喜欢体育教师的同时也喜欢上体育课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共振,教师教课情满于课,学生学习则亲其师而乐其道,从而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这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而且达到了"乐学""好学",以学为乐的境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中体现了爱是多么的重要。
1.要有炽热的"师爱"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我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他们在活动中不自量力,不能区分蛮干与顽强,把冒险、顽皮当作勇敢。比如,在六年级的一堂篮球课上,有位男同学不小心被绊了一下并且毫无准备地摔了一跤。这位男同学气呼呼地拿起篮球"谁扔过来的!"在骂人的同时,大脚一抬来了一个"球门球"把篮球踢向教学楼,"哗啦"一声教师办公室的玻璃被打碎了,同时这位同学也害怕得安静了下来。我马上跑到男同学这边,把他们都集中起来"怎么回事,谁踢的?"可是整支队伍竟然静悄悄的没人回答我的话,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平静一下,说:"来,大家都坐在球场上",坐好了之后我用哨子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我说"我们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诚实的人。我们在打篮球的过程中积极拼抢、争强好胜这是我们所提倡的,在球场上打球的人都是喜欢篮球、热爱篮球的,并且对于那些影响球场安全的行为我是比较气愤的,我想你们也是和我一样的,但是就算有个篮球滚进了我们的比赛场地,也不应该拿脚来出气,把球踢飞,从踢球的力量我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腿部力量很大。"我把这个飞字拖得很长,同时用手比划了一下,说明"飞"得很远。同学们都大笑起来。我也笑了起来,笑完我接着说"况且是我们喜爱的篮球"这时同学都安静了下来。"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诚实的列宁……"话刚说完,这位踢破玻璃的同学就从场地上站了起来"老师是我踢的,我当时……"我错了,我来赔偿 。 谢谢你没有批评我。我们都喜欢你,喜欢上体育课。因此,为了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全体学生。
2.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护学生的自尊、自信说成是教育的核心。学生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它能促进学生取得成功,获得承认的愿望。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生用实践来提高自己,这就要求老师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成功与失败这一对矛盾关系,教育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教育学生一切不能把挫折和失败当成一种耻辱,要允许失败,要提倡教学平等,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肯定、表扬鼓励、榜样的积极作用,要特别慎重地运用批评和惩罚手段。
3.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这里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明确学习目的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时,切忌讲大道理,必须让他们更多地通过锻炼去接触具体事例而获得感受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得出相应的结论。(2)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优美的动作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3)利用动机迁移。利用学生好的方面来教育学生,使其转移到学习上。(4)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做出具有吸引力的示范动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动作难点,热忱的表扬,鼓励和指点,恰如其分地进行一些竞赛等等。
4.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发展学生的思想感情
我就从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因"材"施教,在主要教材中渗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2)投其所好,在游戏中对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3)正面引导,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象植物需要水一样。离开了鼓励,孩子不能生存。"可见,鼓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利用正面引导、鼓励这些手段,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服务,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树立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热爱体育活动、热爱体育课、热爱集体并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在积极、正面的内、外因影响下,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这么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工作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学生充满爱心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就能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学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信赖教师。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当前最需要提倡的。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1期
[2]《体育课程与教法》、李伟民、新华出版社、1981
[3]教育学、《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