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8-07孙继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通性规律化学

孙继红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225-01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科学的具体过程,为他们以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在现行化学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思维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开展得不够彻底,都严重地妨碍了新教材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结合我州民族地区农村的化学教学实际谈几点意见。

1.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对化学兴趣甚为浓厚,特别是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真正接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又感到无所适从,使原有的兴趣逐渐消失,因此要使学生把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稳定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2.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2.1教会学生掌握正确阅读化学教材的方法。2011年版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调整,增强了可读性,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自主阅读教材也能把许多问题搞懂,阅读时要注意总体把握,不能只停留在某单元某一课题的层面上去认识和理解。例如,《制取氧气》一节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仅在该节中介绍很简略,而在《实验活动1》中作了较细致的引导性阐述,如果学生在自学时能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学习,那就弄懂了大部分问题。所以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先读目录,再将相关章节结合起来学习,就能从总体上把握知识。

2.2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新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如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后,引导学生采用分类法对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同类事物因为某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不同类事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由此及彼。当这部分知识得以内化后,便提升形成迁移能力。

2.3让学生掌握好初中化学中的重要规律。化学规律客观地存在化学科学中,通过实践而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到这些规律,如果能有意地把握和运用这些化学规律,将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①元素周期律规律: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认识元素的性质,还能用来认识和理解化合物的形成,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依据。②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所以认识元素要先研究元素对应原子的结构情况,而认识物质应遵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知思路,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③物质的通性:掌握好"物质的通性"是学好酸碱盐知识的关键,初中学习了酸和碱的通性,可以用来推断不熟悉的酸或碱的性质,由于物质通性在认识物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要鼓励学生自己归纳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同类型盐的通性,为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打好基础。④化学反应的规律:初中学习的规律有质量守恒定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金属盐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把握这些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中学阶段,学生得到的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限,化学教师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素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盐》时,碳酸氢钠很陌生,总是记不住它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选用"可乐糖"这种学生很喜欢的零食,让学生吃一颗,会感觉到舌头上有许多的气泡跳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被激发了,此时抓紧时机让学生看看"可乐糖"的成分会发现有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教师再进行点拨,学生便不难理解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之一"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只要用心去探究就能领略到化学的无穷奥秘,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激情,课堂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2.5有效"实验"。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主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或实验操作较难控制或实验对人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等实验,可能通过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亲自实验更有效,更切合实际。如活性炭吸附性、水电解等实验通过教师演示既省时又实效。

5.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范畴,深化有效教学

化学课程资源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水平。初中化学知识点广泛,与生活关系密切,且资源分布也较为广泛,其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与有效教学有着一定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区域、学校、学生个性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范畴,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有效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某些实验器材、教学工具的欠缺,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即倡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实验设备、药品等,对废品进行二次利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常举办实验技能操作的比赛,如:"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打擂台""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竞赛""家庭化学实验创新发明比赛"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猜你喜欢

通性规律化学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