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究
2014-08-07张辉
张辉
摘要: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05-0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教师转换角色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观念,由授业者变成指导者、组织者,帮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点石成金"的技能。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2.和谐平等的氛围是探究学习的保证
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表现,乐于创造,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请同学们进行归纳小结。根据定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一位同学提出用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是否也适用的问题,另一位同学则提出三个数、四个数或多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是否也适应乘法分配律。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加以赞扬和鼓励,同时告诉学生课本上的运算定律是最基本的,我们自己还可以丰富它,发展它。
3.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下来。交流的时候,由于各小组汇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都没有摸到?这里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4.动手操作,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就认识了圆柱,对圆柱的形状已经初步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的过程时,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冉创造"的探究过程,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体验过程。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实践活动课"可能性的大小"时,通过掷硬币猜一猜是正面还是反面,让学生对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预测,继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通过每个人掷20次出现反面的百分比情况统计,学生发现与预测的结果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对自己预测的结果产生了怀疑。学生认真分析原因,进而对每个小组、全班同学出现正反面的百分比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对统计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感受到随着掷的次数的不断增加,出现正反面的百分比越来越接近预测的结果,从而验证自己的预测,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预测——实验——分析——结论"这条丰线,积极进行操作、讨论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科学地研究问题的过程,掌握了科学地研究问题的方法。
6.进行反思,获得情感体验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让学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交流、比较甚至争辩中,亲身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几师生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例如:在"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对发现过程的回顾,去感悟探究发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保证人人参与、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生活,把学习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整时的写法时,学生说出"11:00"比"11时"出现的地方更多,但是说不出为什么,老师问"哪些同学出过国?"巧妙地提示学生,体会到"11:00"这种记法的通用性。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实际教学中看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