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2014-08-07佘海涛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成员数学教师

佘海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170-01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极高创意与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体系,被人们称之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好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因素对教学带来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形成。

1.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在进行合理分组时一般应考虑如下:

1.1先了解情况,后分组。分组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了解清楚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清楚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情况,了解清楚有关的特长,了解清楚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如何等等,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谈话等方法展开。

1.2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组人数要适当,必要时还要对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合作小组划分时应通盘考虑到如果小组成员增减时,帮助小组成功的人才资源也应该做相应的增与减。如果小组维持的时间短,那么小组的规模应该小一些好。一般适宜的人数是3至5人。人数太少不利于高级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而人数过多又不利于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展。

1.3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应坚持的原则。应坚持组间同质,互相竞争,各学习小组之间总。体水平应该相当,没有很大差距,有利于形成组员间的相互竞争。同时又应坚持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学习小组内学生的基础,可接受性,性格特征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类别,以利于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1.4合作能力的训练。学习小组划分完毕,教师还应对各学习小组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学习小组成员安排好个人的学习活动,又要考虑相应的小组活动,使小组成员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小学高年级学生能从内心深处希望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并且会合作学习。在分组初期教师就应对学生的交往合作技能、技巧进行关注,并进行相应的指导,更应该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合作技能给予鼓励,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互相信任、理解、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有效的交流,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有关策略。

2.1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可能强一些,有的学生基础可能弱一些,这类基础稍差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充当"听众",很少发表或根本就不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对学习的内容漠不关心,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有效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对于不愿意合作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引导、点拨。

2.2有效控制数学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由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与技能,可能会使课堂气氛相对混乱些。这就需要教师制定相关学习规则,要鼓励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小组成员之间面对面促进性的互动。要鼓励学习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教师更应期望合作学习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且能有效地解决合作学习小组内学习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总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以开放式的合作方法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提高每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之上,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同构建的特殊认识活动,鼓励学生能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小组内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热情,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大胆质疑,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时,结合教材中"大家谈谈"得到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我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画出展开图,有的图形不能肯定,就让大家实际折叠,动手实验。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他们得出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十一种的结论。学生在得到结论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也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不断改进教法,发展学生智能,开发创新思维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好奇的心里,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定义"的教学时,我不是简单的把定义写给学生,而是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去观察、去比较,而后交流,试着说出定义。有时有的同学给出的定义可能让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引导再观察,让他与同学再交流,直到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体验了创造的激动、合作的欢愉。学生不仅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也有过去的被动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毫无生趣的定义变成了活生生的语言和形象,留在了学生的记忆深处。

4.复习时应以激发内力为主,培养创新能力

复习课的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做几道题、记住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营造、创设一种氛围与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的、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整理、去吸纳。不仅让学生感觉学习新知识是一种享受,而且让学生体验将新旧知识与技能整合运用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是一种陶醉,是一种荣耀与幸福。培养他们敢于把自己的不同见解说出来,不同解法写出来,培养他们敢于把创新成果表现出来的能力。

5.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表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地批评、指责、训斥,就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埋没。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评价。在评价中,我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自主的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他们的创新能一定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成员数学教师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