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合作学习初探

2014-08-07杨慧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课堂教学

杨慧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协作性。同时,合作时机应选择在疑难处、个人探索受挫时、探究出现矛盾时和重难点的突破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合作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167-01合作是作为社会的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只有合作,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数学新课标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小组合作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共同探讨的一个主题。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提出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激发兴趣,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

我们的老祖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才是关键,兴趣是第一要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例如:我在讲《圆的认识》的时,不是直接叫同学们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而是巧设情境--我们瓜州街心公园圆形的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喷头应该装在哪儿呢?水最远要喷到哪?提出问题后让小组协作探究,讨论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探讨,还有部分学生以实验的方法尝试解决,很快在小组的热烈探讨中圆满解决了问题。引入自然,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使学生能从主观上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为合作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设计到位,体现合作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有效性合作的关键。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深广度,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而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合作而合作,只注重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性。不论什么都合作,就会失去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测量操场的面积时,可以分成小组相互协作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明确分工: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同学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选择时机,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疑难处。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疑难而自己又难以决断时,教师可以设疑问难,明设暗引,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受挫时。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探究出现矛盾时。当小组合作探究出现矛盾而又相持不下时,此时,教师如果把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重难点的突破处。在教学中,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处,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4.恰当定位,创建良好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完成角色转换,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只能变为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要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4.1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在学生的合作活动中,教师都要以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参与,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4.2教师的参与要积极。教师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是集体的一份子"的观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4.3教师的引向要明确。在合作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学生。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他们,从而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总之,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合作就没有进步。只有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在合作探究中擦出他们智慧的火花,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才能全面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