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任务设计的几点理解
2014-08-07陈月姣
陈月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125-0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的方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纽带,是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组织中运用形式多样的问题任务设计,促使学生乐于思考,肯思考,善于思考。在一个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中解疑获取知识,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本校组织的八人同上一堂课,同课异构这个载体,谈谈对课堂问题任务设计的几点看法:
1.我认为问题设置应有"情趣性"
12-15岁的初中生自我约束力和理智成分相对较弱,加之有时语言学习材料的枯燥性,要在45分钟的课堂保持思想高度的集中,对于他们来说有点为难,如教学不得法,学生会很容易感到枯燥而走神,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根据年龄段的兴趣志向,设置一些饶有兴趣并有实效的问题。
问题一:黄俊丽老师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巧妙设计了一个用猜谜游戏来导入新课的问题任务,先是在幻灯片上出现一个大大的圆圈,让同学们天马行空的猜,结果随着图片的一点点充实,学生共同努力找出了寻寻觅觅的答案:happiness,从而引入新课。在此过程学生头脑中会不断复现出平时累积的词汇,是一个非常棒的头脑风暴,不错,赞一个。
问题二:张舒老师则以当下最流行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展开问题讨论,以五个小孩的生活体验为主线,不断地抛出问题,在自如的谈话过程中完成了本课中的重点内容。改编载体,贴近生活、寓教于乐,把生活场景和教育内容融为一体,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英语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富有猜测性、情趣性的问题任务,定能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我认为问题设置应有"层次性"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 "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本次教授的材料课文内容难易适中,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并让好学生也能吃饱,我采用了螺旋式向上的提问方式,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最终揭示文章的主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特征,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本次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Is Mary old or young? (认知类问题)(2)What does she do at different times of day? (认知类问题)(3)Why does she like walking?(分析类问题)(4)Does she get tired? (分析类问题)(5)What does Mary look like?(评价类问题)(6)What is Mary like? (评价类问题)
这六个问题中1、2两题是认知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不超越句子的表层意思,学生只需读懂字面意思,无须把握文章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或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3、4两题是分析类问题,这类问题提问范围不局限于句子的表层意思,回答分析问题时,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而且理解句子的内容关联;5、6两题是评价类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知识,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出自己对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和见解。这些问题的设计基本包含了人物、事情和主题思想等等。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有所不同,做到了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我认为问题设置应有"巧妙性"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去请教一位教育专家,这位父亲说,他想尽办法,软硬兼施,他的孩子还是不愿意吃饭,他很苦恼。教育专家询问这位父亲所用的方法后,对他说,你不妨试试这样的方法,不要用碗盛饭,改用其它的器皿,于是这位父亲就把椰壳锯开,用它来盛饭,结果奇迹发生了,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用"椰壳来盛饭"——从问题的形式上做文章,改变问题形式,使学生乐意完成这个任务,举李小婷老师的朗读问题任务为例:
文章内容:Mary works in a bank. She gets up early every day. She begins work at eight o'clock and stops work at five o'clock…为训练标准的语言语调,课堂中教师都会设计一个跟读的任务,但往往大部分教师都属于一种低层次的加工处理,跟读句子和段落。而在这节课中,李老师设计的十分巧妙,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把他述改为一个有着极高生活热情的老人自述,重新组织思路进行有感情的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变换一下角度,内容新颖奇特,学生说的兴趣盎然,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我认为问题设置应有"发展提升性"
好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师生间良好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课文阅读后的讨论阶段,设计一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毫不费力地就可以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如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任务设计。
任务1:在我自己设计的课堂中,在回答完最后一个评价性问题后,话锋一转过渡到:The hard-working woman makes her life busy and colourful. Her life is yellow. She is very busy every day, but she is very happy.
Q: What is the colour of your life? Discuss in four, and then one of you to stands up and says out your ideas.
The students' answers:
1)When I finish washing my face and brushing my teeth, the colour of my life is pink. Pink means beautiful and I am clean, tidy and beautiful after I wash my face and brush my teeth.
…
在这个环节中,你会惊喜的发现,这种开放性的提问完全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他们的回答既包含了课文提供的信息,又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在回答过程中他们不拘泥于课本,运用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最后,想说的是上课有时就如民间的街头卖艺,敲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