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4-08-07李延成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工具性新课改语文

李延成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从未接受系统教育到接收系统教育的转型时期,此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仍较为丰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培养却不能忽视对其创新精神的开发与培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激发。据此,本文相关分析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积极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122-01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1.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地:"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他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2.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教师的问题。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把创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换为学生研究的参与者,同时着重指导创新思路、方法和如何收集信息,教会学生会学。如:教学《小橘灯》时,以"我"与小姑娘第一次见面的内容为例,指导如何圈点批注,理解小姑娘的形象,再自由选择"我"与小姑娘第二次见面的内容,进行理解阅读,学生对小姑娘这一形象的理解评析比以往教师的讲解分析要丰富得多,对本文的学习也比用传统的教法轻松得多。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点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民主、平等、协商的态度参与学生的创新和自由交谈、讨论问题,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整合人文性工具性

对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我们需要用整合的思维来加以理解与操作,即在"人文"的过程中实现语文课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即母语教学,这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更改的一个事实。即使如此,落实"双基"也应是语文学科存在的最基本的理由,换言之,"工具性"应成为语文课最基本的属性。"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味着我们必须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内容和形式并驾齐驱。著名的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就曾冷静地分析说,小学语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学"道"(内容),而是学"文"(形式:语言规律、表达方法)。我们无法想象学生仅凭借自己生活中学到的一些说话习惯就自然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所以很多教师就把孩子当成"无师自通"的天才,课上不加学法指导,不断让孩子说、让孩子读,希望他们仅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学懂课文,学好语文,殊不知"游泳"还需要教师点拨,不是站进水中就会的。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可以帮助提升写作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情感的熏陶。"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语言文字内涵的过程,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从中汲取精华,学生自己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还会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信手拈来,把读过的佳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如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5.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

哲学中提到过,理论源于实践,最终又为实践所服务。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最终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答题方法或是应试技巧,其最终目的应是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孟母教子》这篇文章时,学生不仅仅应该理解并认同孟母的科学教学法,同时也应实践于自身。帮助学生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正道理,最终付诸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再如,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若是一个学生只会单纯的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而不能最终灵活运用,仍不是学校的教学目的。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也应多注意学生作文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简单的看图写作文,或是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文等。帮助小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总之,正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教育界才提出了新教材改革方案,力求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在当代各小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学校以及教师已更加偏重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相信教师在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辅助以及先进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当代小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同时也更加富有创造力。

猜你喜欢

工具性新课改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