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学好高中生物课
2014-08-07林恒智
林恒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40-01怎样激发学生学好生物课,这是广大生物教师经常议论的话题,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2.问题教学诱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思维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即使偶尔提出不恰当甚至荒唐或错误的问题,但只要提出问题,就证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是其独立思考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思维的力量。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要反复训练,形成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质疑。另外应教给学生置疑的方法,如引导他们采用搭桥式、递进式、比较式、因果式、转换式、逆向式等方式提问质疑。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便可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师置疑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度??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取的,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果子"。例如:决定100个氨基酸的DNA分子为何至少需要6个碱基?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吃透教材,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广泛存在和应用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提高。为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选择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4.循规律保兴趣
任何事物都是受到一定规律所制约的,学生学习兴趣同样受到兴趣规律所制约。所谓兴趣规律,从心里学角度上来说,就是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的未来结果的兴趣。直接兴趣情感性强、吸引力大,短期效果好,但难以维持,不利于学生培养意志力和获得系统知识;间接兴趣理念性强,时间持久,有利于学生培养意志力和获得系统知识,但是吸引力差,精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因此运用兴趣规律,促进两者转化,仍不失为最优教法的综合表现。
在生物教学中,要做到两种兴趣的转化,就需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当他们感到课上得有趣,喜欢这门学科,对生物未来产生浓厚兴趣时,直接兴趣就会自然地诱发出间接兴趣。根据兴趣规律,学生不可能从头到尾对学习都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一切刺激因素,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比其他学科更贴近生活的优势,逐步触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具有一种信念去学习生物学科,并把学习这门课程当作生活需要和实现理想目标,这是间接兴趣就会向直接兴趣转化。以上做法,是本人在很长时间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从1988年2008年我所教学生中就有200多人在考入高等院校中所学的专业都与生物学科相关,最多的有医疗专业,细胞工程学专业,遗传学专业,生物化学专业,植物生态学专业,草原生态学专业,目前这些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已在相关很专业领域中暂露头角、有所建树。所以在通过师生的共同配合,我们的目标就就是将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5.创新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5.1学生与教师成为共同的评价主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与教师平等的评价主体,真正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样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评价者,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更容易接受。
5.2赏识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机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激起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赏识鼓励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关注,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当然在赏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批评,但是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要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总之,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自觉、亢奋的状态下,轻松自主地获得知识和增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