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8-07夏会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篮子摩擦力思维能力

夏会

摘要:物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学习物理思维方法,从而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呢,本文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37-01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基于这一道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情绪中,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最终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那么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呢,本文作以下探讨。

1.设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疑"才能引起学生寻根问底的"思",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老师的教学,所以在内容的引入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教学中的寻找问题的根本。在讲授匀速圆周运动时,教师可准备一个小篮子,并在里面放一本课本,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让小篮子在竖直方向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篮子里的课本会不会掉下来?有的学生回答会,有的回答不会,还有的回答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于是我就让一位学生演示一下实验,先让他使小篮子慢慢运动,这时发现小篮子还未到达最高点时里面的课已掉下来。(回答会掉下来的同学这时很兴奋,他的回答这时对了)。然后我再让这位同学快速转动小篮子,这时发现小篮子到达最高点时里面的课并没有掉下来(回答会掉下来的同学有点忙然,回答不会的同学此时很兴奋)。这时学生开始在下面小声讨论,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实验学生感到新奇而又与想象的不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2.从生活中认识物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但是我们怎么学习物理知识,并能够充分的利用到呢?

物理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他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并能够利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中就那个举例,并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这就是物理知识,比如汽化,就可以拿到生活中进行举例,在夏日,水缸或者水盆中的水在烈日下会减少,这就是由于水变成水蒸汽造成的,这也就是平时的时候所说的液体汽化。就是拿着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而在定律方面,那牛顿定律来讲,可以从汽车减速或者是加速行驶或者是刹车时,人突然向前倾,而出现的问题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理,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时间久啦,每个学生就形成了自己思考物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3.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创设诱人的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开展求异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习惯。

4.挑起争辩,活跃思维

"水不激不活,人不启不愤,道理越辩越明。"学生思路打开后,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抓住问题挑起争辩,使学生相互争辩起来,探索出解疑的途径,使学生"辩"中有"获"。从而使思维得到扩展,内容得到深化。如讲摩擦力时,我在课堂上提到一个问题:人走路时,路面对脚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有同学不假思索就说是滑动摩擦力,但有的同学经过思考得出,为静摩擦力,我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判断,大多数同学都说,因为人相对地面运动,所以产生滑动摩擦力。这时一个学生演示了一下走路的动作,当左脚向前跨时,右脚在原地相对地面不动,左脚此时在空中不可能产生摩擦力,所以是右脚与地面之间产生了摩擦,所以此摩擦为静摩擦力。经过这样解释,学生恍然大悟。此时我抓住时机,又提出问题:这个摩擦力的方向又怎样呢?这时大家进入了议论,有的说摩擦阻碍运动,所以向后,有的说人靠摩擦力前进,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前,又有的说人本身有向前的动力,摩擦力方向向后,但此动力要比摩擦力大,所以人向前运动。这时我要求学生回顾,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然后问,运动员站着起跑时,如果地面很滑,脚会向那边滑?学生自己感受一下,是向后滑,这又说明走路时,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脚所受摩擦力向前。

最后总结,从这个例子可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可先假设接触面光滑,然后看物体的运动方向。

这样做,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把学生带进思考的天地,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对问题的研究作了深入的理解。

猜你喜欢

篮子摩擦力思维能力
热心的篮子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篮子
花帽子,小篮子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