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几个策略

2014-08-07田忠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长颈试管氧气

田忠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已经得到了验证,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和老师都大大受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然而,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能够达到新课改计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化学教学的改革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中学化学;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35-01优化教学过程,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

1.把握好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关系

在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进行有效整合。教学目标的设置应简洁明确,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如复习"二氧化碳"的教学中,考虑到学情处于总复习阶段,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的原理;掌握二氧化碳与碱溶液的反应。(2)能力与方法: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的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合作交流。从目标定位看出,不再停留于二氧化碳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提升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装置改进,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老师的指导中通过再发现进行再学习。

2.实现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的同步攀升

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思维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不断探究、精心设计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学习材料不断地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提出问题,暴露出他们思维的过程,迸发出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3.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一般都把教学过程考虑得比较周全,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比较充分。然而真实的教学情景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是动态的、无法预料的,我们可预测它,但无法规定它。在许多情况下,教学过程不是完全按照设定的方向去完成,在过程中会出现意外事件。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但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还应该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从容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

在教学"怎样得到氧气"时,有一内容我本来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从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上进行改动,讨论出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并在此装置上进行优化改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事先设置了如下情景:(1)由于试管所装的液体的体积有限,讨论出可用烧瓶、锥形瓶、广口瓶代替试管,并展示装置;(2)提出问题,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一接触,就放出氧气,很多氧气在收集前已散逸到空气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家提议用滴管滴加;教师放录像观察这一过程;(3)在上一过程中又出现一个问题:一滴管的双氧水的量限制了产生的氧气质量,再用滴管取用双氧水,会使氧气中混有空气。学生提出用长颈漏斗代替,教师再放录像让学生观看过程,在观察中发现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怎样避免,讨论后提出必须考虑液封这一问题,再放实验录像;(4)介绍分液漏斗的作用并放录像,启发学生思考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步步深入。课前为自己到位的设计沾沾自喜,然而实际往往出乎于人的意料,学生在讨论中一下子冒出了使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避免产生的氧气散逸的想法,我随时调整了我的教学方案,就用学生提出的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分别安装好实验装置,找出装置的差异和优缺点。事后我领会了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过程不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应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

4.注意教学活动多样化与教学评价多元化的融合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运用实验、观察、调查、辩论、资料收集一些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既不简单否定,也不无原则肯定,提倡组织学生的反思性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他自己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在一节课上,我让学生探究优化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有个学生在教科书原有装置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在大试管里面装一小试管,大试管里装稀盐酸,小试管里装大理石,大试管与小试管之间用橡皮塞加以密封,并设想小试管底部有一个可开或关的活塞,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了。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进行评价,认为小试管上做一个活塞有点不符合实际,日认为该用一个破底的试管就可以代替,他的评价得到了第一位同学和全体同学的认可,第一位同学不甘示弱,进而又改进了自己的方案,他设想将石灰石放置于一个铜网中,铜丝穿过橡皮塞将铜网拉住,用铜网的升降控制反应。同学们都投以赞许的目光,我对他的评价是"你的方法很有新意,你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你能将思考的方法告诉我们吗?"这个同学思考了一下,发表了他的见解,"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要么移动固体,要么想办法控制溶液的进出",他的回答打开了全体同学的思路,后来全班同学又想出了另外五种方案,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总之,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改革和培养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新历年,才能转变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力度,真正地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长颈试管氧气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长颈负泥虫搜寻记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江湖茶室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江湖茶室
试管难题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长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