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生活中的小学数学生活应用
2014-08-07陈素梅
陈素梅
摘要: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我们的吃穿住行没有一样没有数学,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生活融入数学,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14-011.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出发点是"发展人"。这种教学观坚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它与传统教学观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坚决反对牺牲学生个性来换取学生的未来成就。它提倡和要求教师关注儿童世界,进入儿童的生活。因为这样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熟悉什么,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使学生学习得最起劲,最有效果。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的一种稳定心理品质。要求老师对兴趣的态度应该是观察它,发现它,培养它和利用它,使其为教学服务。但是,当这种观念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时,我们通常只注意到其中提倡教师要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中反对放任兴趣的另一方面。于是,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往往就只考虑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而忽略了对他们兴趣的引导,从而怀着良好的愿望走向了目标的反面。
2.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
教师常常选择提炼和再现生活场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在选择提炼和再现生活场景时描述情境会使用一些与数学概念相近的语汇,从而使学生难以摆脱与数学临近的生活经验,影响其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和概括。这时,教师应及时对这些语汇进行规范和校正,使之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时,为了渗透"同一平面",我出示一个相同颜色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魔方后,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魔方怎么玩?
生:我们可以将它旋转。
师:我们将它旋转成什么样子才算完成任务?
生:将魔方上颜色相同的小方块都转到同一个面上。
师:现在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
生:不在。
师:(现场转动魔方,使相同的颜色都被旋转到同一个面上)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
生:(点头)都在同一个面上。
师: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
生:都在左边这个面上。
师:白色方块呢?
生:白色方块都在右边这个面上。
师: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张纸无限大,然后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它们会是怎么样的呢?在上述教学片断中,生活中魔方的"面"和数学中的"平面",魔方的"同一个面"与数学中的"同一平面"都是语相近而意不同的概念,教师显然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因为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同之处(都是平平的),而用生活的"面"代替数学的"平面"。最终丢掉了"平面无限"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在紧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想象这张纸无限大,然后想象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是怎么样的?在这个看似冗长的要求中,通过要求学生想象纸的"无限大"来规范和校正刚才魔方的"面"对学生理解数学"平面"造成的认知误区,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平面"有了一个相对正确的认识。这种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数学概念的意识与努力是很有效的。
3.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但是实际生活信息量大,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干扰较多,如果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过多地对非数学知识(或不是本课重点的数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长时间的探讨,本身就是不明智的行为。同时,学生留连于情境本身,对情境无法作"数学化"的提升,也使得教学目标无法按时落实,影响了课堂效率,并最终让"数学"为"生活"作出了牺牲,使课堂出现"非数学化"倾向。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创设和运用数学情境时,必须适时对呈现的情境中非教学目的信息进行干扰,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数学目标。
例如,在前面的《垂直与平行》教学片断中,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个平面"这一抽象的教学概念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其创设的一个"玩魔方"的游戏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了"不同的面","相同的面","同一个面"这些很难用语言让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但同时,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如某些学生在平时玩魔方时的失败经验会导致其对教师成功奥秘的探究兴趣)。针对这种可能性,教师通过"现在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一连串的设问紧紧扣住相同颜色的方块是否在同一个面上这个核心问题,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感知和初步理解"同一个平面"上来,有效地排除了干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生、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课堂教学本身不但影响着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推而广之,它们对"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均有明显的影响,进而也必然影响我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自《纲要》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虽然以上方法的大量运用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天下没有完美的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模式。无论多么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优势,不管多么具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也都有它的局限和不足。它们没有先进和落后,好和坏之分,只有用得合适与否的区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评判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两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