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引导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014-08-07常玉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学生

常玉红

摘要: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喜爱、向往、追求的积极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因素,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精心设计导语、设置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合理链接生活、力求形式新颖等都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激发;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24-01现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开我国古代教育先河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论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才的起点,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动因,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动力。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衡量语文教师施教水平的标准之一。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你呢?自己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1.精心导入,增加趣味

课堂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上《隆中对》时,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那令人赞叹不已的"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场面。

2.提问启迪,投石击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段落等,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如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播放电视连续集《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片段"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后问学生: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题,再扣住"拳打"两字,围绕歌词设计以下中心问题:为什么出手?什么时候出手?怎样出手?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引导学生探究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按见解的对立冲突将全班学生分为"百草园派"和"三味书屋派"两大阵营,请学生陈述各自的理由,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的人与事,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语段的内容与写法。

3.巧用媒体,创设情境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例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让学生观看两组对比鲜明的图片,欣赏流行歌曲《月牙泉》,以切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总之,这种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易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联系生活,引入"活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一经与生活相联系,必然生动活泼,事半功倍。面向生活,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使语文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背影》时,我启发学生:你有没有和作者相同的体验?请谈谈你当时的反应与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坦诚叙说自己与父母曾经有过的不理解与矛盾,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进了生活这一活水,语文课堂必将呈现蓬勃生机。

5.提供时空,质疑求新

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好奇是初中生的特点之一。在课堂上,老师一次不落俗套的引入,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语,一回出人意料的设计,一件精巧制作的教具,都会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学习《杨修之死》时,我启发学生:"千秋功过事,留与后人说",请大家结合文本,围绕"杨修之死"的原因,各抒己见,进行一场辩论比赛,最后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句简洁的话。

总之,兴趣虽是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只要方法得当,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进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克服困难,追求新的高度与目标。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愿望就会变成实现。

猜你喜欢

语文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