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8-07卢丽军
卢丽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渗透有机结合,并且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不应当把德育视为课堂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由于小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低,要使德育一点一滴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很好的渗透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048-011.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形式多样,有优美的诗歌,也有有趣的童话故事;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寓言,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涉及爱祖国、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等的学习感悟祖国文化的璀璨夺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从外到内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由此可见,借助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四、通过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升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受笔者认为写读后感是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及情感再次体验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它能让学生走出文本,让学生真正明白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不足,深刻反思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3.在课内外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4.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外,更应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上街打扫街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参观禁毒图片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等等。
5.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
有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我们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更应该如此。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栋梁,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6.依托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品德熏陶
在课堂实施中,把握好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才是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有一些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情境性,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心理换位,使学生与作者或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还有一些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获得感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生动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通过设立榜样,达到德育目标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所以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春娜.学前学校德育实践中的四个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2]程强.道德感悟引领学生理性成长[J].现代阅读,2011(2).
[3]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2003(3).
[4]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