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为丰富教育人生而充电
2014-08-07李芳
李芳
1
教师干本职工作时间长了,会有枯燥的感觉,特别是在“应试”“求职”的压力下,教师为生计而教,生活就慢慢变得单调、乏味起来。为改变现状、换一种活法,有教师开始尝试“痛并快乐”的生活——兼职。近年来,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兼职现象日益普遍,从以前的“小心翼翼”到现在的公开上岗,教师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工作越来越忙碌,角色越来越多样化,时间越来越紧张,节奏也越来越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一现象的产生呢?我这里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教师自身三方面进行思考。
社会环境。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人才管理的大一统局面,要求人才作为一种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重新组合。这种组合,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推进了高校中教学人才资源的流动,促进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和充分实现。高校作为教师人才资源集中的区域,其流动是时代的必然,社会的需要。在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从事兼职适应了社会市场化的发展和需要。
学校环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学校需求逐渐扩大。其一,高校教师的部分科研课题来自企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企业的支持,因此教师必须与企业合作,这也充分发挥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其二,素质教育的推广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理论专长的同时有一定的创业实践,兼职从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创业实践提供了机会。客观上这些为教师从事兼职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这一现象自然越来越普遍。
教师个人。社会生活各方面(如医疗、交通、子女教育、文化等)的消费价格越来越高,一些硬性政策如购房、集资常使部分教师在经济上窘迫不堪。加上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独立、平等原则大大地激发了个人的自我意识,教师作为学历层次、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要求体现自身价值的倾向日益强烈,这一切都为教师兼职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从教师自身生活和需要来讲从事兼职必不可少。
我一直试图通过高校教师从事兼职的现象,解决目前高校兼职遇到的问题,得到一个普遍规律,推而广之,适用于其他教师,为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但是,考虑到每位教师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学术背景,难以量化地得出一个普遍适合每位教师的规律性的结论,因而,我以在市场经济下该高校教师出于何种动机决定从事兼职为切入点,深入了解该教师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兼职,兼职和本职工作的联系如何,以及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在从事兼职的过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历程,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总地看,主要是高校教师从事兼职工作的动机、兼职的项目和本职工作的联系,处理两者的方式以及从事兼职的感受和体会这几个方面。
2
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来进行个案研究,具体使用结构性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要求在自然情境下做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同时也需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互动、共情,并尝试对研究对象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自己的解释性理解。
A老师现在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职称是副教授,曾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学习,阅历很丰富,某高校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教龄7年。担任《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合译书目5部,参加国际及有关部委项目、课题等8项。几年来,多次被有关省、市、县教育(厅)局邀请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校发展等做学术报告。
本文主要以一次访谈为主和一次观察为辅来搜集资料。通过对A老师的正式访谈及观察,A老师比较坦诚地说出了他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对之后的交流也进行了观察。本研究获取了大量信息。访谈和观察均有录音,并在访谈结束后立即进行资料的回忆和整理,力求资料真实。
3
在教师兼职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付出的辛酸与苦楚,还有获得成绩时的收获和感想,既有痛也有快乐,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人生。在痛并快乐的日子里,教师面临着两方面的冲突与适应,一是角色的冲突和适应,一是时间的冲突和适应。下面分别从两方面来讨论高校教师从事兼职的体会。
痛
高校教师在正常的科研任务之外,还有很多的自己支配的时间,因为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一般不实行坐班制,每学期教学量也不多,自由时间较多,这为高校教师从事兼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开始从事兼职,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是教师开始的磨练期。在这痛苦的适应期间,教师在不同的角色中变换不同的身份,在同一时间里从事多种工作,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极易造成角色混乱和时间矛盾。
角色冲突——
角色的冲突是最明显的,在学校中,教师要扮演一位教师的形象,而在其他工作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在访谈之前,根据我了解的基本信息,自己的假设是老师的教学科研是本职工作,而做编辑和特聘教授是兼职工作,另外培训也属于兼职工作的范畴,那么该老师最基本的角色是一名高校教师,作为编辑、特聘教授以及培训师都是兼职角色。这就要求A教师在不同的工作中要调整不同的角色,随时适应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老师的解释是,正常工作不仅仅是教学科研还有培训,兼职工作有学生工作、编辑和特聘教授等。大部分和我的假定是相合的,通过进一步的追问验证了我的部分假定的正确性并纠正了我假定的片面性。
在每个问题的深入追问中,我了解到该老师从事兼职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负责杂志编辑的时候,A老师提到,一年给每个人分配100多篇文章,从中选择高水平的论文,能够发表在该核心期刊中。在这一点上,该老师的角色成为了一位编辑,以编辑特有的视角去评论文章,了解教育研究的新动态,评价教育的质量和等级。兼职编辑受雇于别人,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无法自己掌控,而身为教师,自己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都由自己决定。
学生工作这一工作也属于该老师的兼职范畴。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我提到了在我访谈之前老师刚和一位抑郁症的研究生谈过话,是别的老师告诉我的,我表现出好奇是因为我没有想到,我以为学生工作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老师却说有专门的老师做学生工作,他们是专职老师。A老师提到他有三个办公室,我所访谈的办公室是他在J系的办公室。办公室的设置也说明了A老师兼职角色的多样性和多样化。和同学们打交道,老师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倾听学生的诉说,产生共鸣,反思自身,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成长和发展自身。
对培训需要说明的是,A老师所在的学院负责学校的培训工作,“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所以属于其正常工作。而在校外从事的公司培训很少,偶尔做一做,这才属于兼职。我对此有一点点的怀疑,培训更多的是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一部分,该老师作为培训师这一角色和高校教师角色的差距很大,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多的是技能的培训,比如,战略规划如何制定,发展方向如何调整,思路理念的设定、专业成长、团队建设等等,这才是培训师的核心价值的体现。我明显看出,两者有不同的理念和文化,扮演的角色迥异,冲突难以瞬间磨合。
时间冲突——
角色冲突的差异性在该教师身上体现得不是特别明显,角色的转化也不很难,社会角色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游刃有余地把握。
而时间的冲突却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时间的不确定性是从事兼职的困难之所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两件甚至多件事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或者在同一时间段内无法完成两件或多件的事情。尽管该教师从事兼职的时间很灵活,教学之外的时间都有做兼职的可能,但是每天时间还是很紧张,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我天天真是太忙了。”该老师这样抱怨道,“没有办法,已经做了,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在这点上,A老师意识到了时间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为此也苦恼痛苦过。
endprint
快乐
A教师在承受痛苦的同时,更多是享受从事兼职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用金钱来衡量,更多的感受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一种资本,一种催人不断上进的动力所在。
角色适应——
该老师言谈中透漏出从事兼职的自信和从容。对于兼职编辑,老师很自豪地说:“这项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这是对你学术的肯定,我们学校只有5个人有资格做这样的工作。”可以看出,老师对此很有感情,抱的是肯定的态度,愿意和我多分享他这方面的兼职感受。并且明确表明,这是一种学习,通过阅读别人写的论文,了解教育发展的动态,看哪些领域已经研究过,哪些还有空白、亟待解决,做教育杂志编辑是一种和教师完全相容的职业,更多的是互补,取其所长,补己之短。我问到工资情况,老师一笑而过:“工资少得可怜。当然,过年时大家能一起吃个饭,交流交流。”A教师兼职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经济上有需求,更多是对职业的追求,对学术的向往。
关于特聘教授,老师做的是Q和Z的特聘教授。访谈之前,我只了解到老师是Z的特聘教授,当我提到的时候,老师立刻说了一句“我还是Q的特聘教授呢”。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访谈快结束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个问题,立即追问:“您是什么时候成为Q的特聘教授的?我在网上查到您的资料,只是Z的特聘教授。”老师的回答是:“前年已经是特聘教授了,而去年才发荣誉证书。”老师做特聘教授并不像在本校一样地进行教学科研,一般主要只负责课程设置和课程的安排,一年去一两次即可,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本校。做特聘教授主要是荣誉问题,会发放荣誉证书等。在这一点上,该老师的角色是作为一名教育专家去指导课程,这个职业对于A老师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因本职工作与其密切相关,更多的是结合本校的环境和资源,根据理论制定规划,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享受最多的是快乐和喜悦。
时间适应——
时间方面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A教师从事兼职的数量有限并与本职工作息息相关。A老师明确说,从事兼职的数量要把握好,不能贪多,否则会得不偿失,“关键是不要做太多,太多忙不过来,也没有时间”。还有就是,做的兼职要和本职工作相关,最起码不要与本职工作有很大冲突,“比如做学生工作,我可以通过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助于获得第一手资料,作深入研究。前一段时间我还发表了一篇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论文”。A老师身为特聘教授,花费的时间不是太多,相对好处理,而且两者联系紧密,没有明确的兼职和本职的概念了,能相辅相成,很好地推动着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
4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我有过诸多犹豫,有关教师兼职的文献质的研究方法涉及的很少,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只能自己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建构,不断突破,尝试避免单纯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去理解、分析材料,努力站在A老师的立场去理解教师兼职、选择兼职的类型和在兼职过程中的忧与喜,痛与乐。所以,我认为自己对这一领域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究,剖析A老师的背景,了解A老师从事兼职的种种经历,感受从事兼职的体会。
A教师是一位善于言谈、勇于表达自己心声的好老师,在他的“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吸引人的兼职经历、国外的琐碎趣闻、伴随同学们一起做活动的快乐和收获。所以,我相信A老师的言谈,也没有作三角验证就进行了分析,可能难以适用于其他教师,但我对高校教师兼职多了一份新的诠释和理解,多了一份新的感受和体会。也希望每位教师对兼职有理性的认识并作出明智的判断。
责任编辑邹韵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