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初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014-08-07黄杰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师生课文

黄杰容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制约,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往常常不能通其意,明其心,这样不但使课堂节奏失调,而且也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4-01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为践行新课程理念,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制约,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往常常不能通其意,明其心,这样不但使课堂节奏失调,而且也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然,就无法有序开展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无法推进教学进程,最终也就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略谈几点。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话敢说

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平时与人交流,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一到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或者与同伴交流时,就变得胆怯、紧张起来,说话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是一重要原因。课堂上,由于说话的对象、场合、内容和形式有了变化,他们就拘束起来了,他们怕说错,挨老师批评,受学生嘲笑,怕说得不好,闹笑话,出洋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设法帮助学生消除紧张、胆怯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想讲话、敢讲话的勇气和当众讲话的自信心和胆量。

我们知道,以互动、交往为特征的合作、探究学习,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参与到讨论中来,让师生的思想不断碰撞,让师生的情感不断交汇,这样才能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放权了,会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但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想、感悟的欲望还是不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讲话,想讲话,关键是老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老师不但要有放权的理念,更要从自身做起,从小节做起,让学生去除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如提问时,应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表情,语气和手势,避免影响或伤及学生的心理;要注意耐心倾听,尊重学生;要适时适度的评价学生的发言,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提问时要作好铺垫,设好台阶,尽量避免学生无言以对或答非所问,同时还要注意看对象,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2.创设良好的情境问题,让学生有话想说

课堂设问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但如果创设的问题目标性、针对性不强,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答问,进而影响教学的进程。实际教学中,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问题随意性很大,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指向性;(2)问题零碎,逻辑性差,节奏松散,思维跳跃性大,缺乏连贯性。(3)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过难,启而不发;(4)问题过多,没有层次梯度;(5)提问抽象、笼统,表意不明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来设计问题,其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设问,最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实和学生的经验世界创设情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让他们有话想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我教《社戏》一文时,根据课文"体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重点目标,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设问:"请同学们谈谈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依据。"问题提出后,学生反应冷淡,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这一任务,缺乏分析人物形象的意趣。于是在第二个班我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换了一种方式提问: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问题一出,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节课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一生说:"我愿意和双喜交朋友,因为他大胆、有魄力,课本中写了他向迅哥儿的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迅哥才有机会和他们一块去看戏。"有一生说:"我愿意和阿发交朋友,虽然他出场不多,可我从他的一句话'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从这句话中我觉得他没什么心眼,慷慨大方,不像有的人斤斤计较"……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一一给予评价,学生非常兴奋,兴趣盎然。整堂课妙趣横生,精彩纷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点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话能说

课堂上,师生对话时,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或者答非所问是常有的事。有的老师一遇此情,立即就让学生坐下,然后自话自说。这种做法,未免太鲁莽、轻率了。其实,老师应及时进行相机处理,或者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二度加工,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进而回答;或者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设法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次在上《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我叫了几个学生分析秦王人物形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么声若蚊叫,要么吞吞吐吐,要么答不到点上。这时,我马上改变设问:课文最后一段中"秦王色挠,跪而谢之"的"跪、谢"两个词刻画了秦王什么样心理情态?从历史书中我们能否找到答案?谁能猜得出其中的奥秘?学生一下子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各种观点和看法竞相迸发:什么诡计多端,贪生怕死,奸诈狡猾,能屈能伸等等答案都来了。整个课堂沸腾了,学生唯恐老师听不到自己的答案。因此,课堂上,老师碰到与学生对话、沟通受阻时,应及时调整,尤其是要适时点拨一些适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心中所想的话。在点拨、引导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对话、讨论中,教师应有明确的说话训练的意识。不只重视学生发表意见的内容,而且注意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高学生听辨能力。对学生在听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适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在 讨论中没有听明白别人的意思,或曲解人家的意思,就大肆批评。对于这种情况,就要及时指出,纠正和点评。(3)要指导学生学会独立组织内部语言。发表意见时要先想好再说,不要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要学会拟腹稿,抓要点。这样才能保证话说得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

4.开展有效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有话会说

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说话本身的技能技巧,也反映说话者的心智水平。我们常常管那些话说得好的人,叫有口才。其实,好口才,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后天训练出来的。对于语文课来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话,有话会说,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度地开展一些有效的训练活动。常见的训练活动形式有:课文复述、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这里我着重谈一下"课文复述"训练的操作。

课文复述,即通过视觉或听觉将课文消化理解储存脑中,然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灵活选择,如可以要求学生详述,也可以训练简述,还可以要学生摘要复述或重点复述;可以变换角度复述,也可以变换体裁或变换结构复述;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展复述,也可以在复述基础上加以评论或发表一点感想进行评述。总之,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与此同时,当学生复述时,老师不但要用心听,而且还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复述之后还要组织评议,总结得失。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慢慢提高起来。

总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为语言交际中的听话与说话,涉及到语言心理学、言语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包含辩论术、讲演术,以及谈话、说理的艺术等等。可以说,听说之学是广泛而高深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应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培养目标和语文课的特点出发,明确把握听话、说话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加强听话与说话基础性训练,只要目标明确,基础能力练得扎实,用得熟练,成了习惯,才能生发出高一层次的听说能力。参考文献:

[1]《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2]《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6期.王学东

[3]《初中生口语交际》,2002年,南海出版社,刘伯奎著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师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背课文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