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阅读的思考
2014-08-07袁远芳
袁远芳+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种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从各种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1-01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复习学生基础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它既点明了阅读对一个人学习、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也点明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我们反思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课业过重,没有阅读的习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施加的压力下,学生整天围绕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加上特殊的年龄阶段.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深入阅读,并钻研一些问题。多数学生只是满足于书中情节或兴趣,只求对内容的大致了解.这些并不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有了一个经常性、连续性的阅读过程。才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才会有读书收获。
1.2教师对阅读教学不重视。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而学生是否看课外书则无人过问,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十分有限。一位语文教师说:"现在教学时间紧。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连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没有时间让学生细细地感受、去欣赏、去体味,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只会抠名词,背段意,根本不会独立地阅读一篇文章.更不会评析与鉴赏。
1.3学生阅读缺乏技巧。阅读一篇文章要眼到,口到,心到,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一定的词句,对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可以多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多学生在读课文时是囫囵吐枣,草草扫上几眼,教师讲完后也不再看了,这样肯定没有效果。
1.4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思维。时下的阅读教学,忽视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课上教师把文学作品肢解成字、词、句、段,按照时代背景、正音解词、分析句段、归纳主旨、分析写作手法及语言特色等模式进行教学,把阅读材料分割开来,导致内容支离破碎,切断了作品中美的气韵的流动,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孤立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学不到阅读方法,就不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阅读。""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是老师备课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起到了主导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5本末倒置,学生主体意识缺乏。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的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去领悟文本意义.探究文本的含义和价值。语文阅读教学在不同层面上存在以教师串讲、串问的形式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现象.学生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少。
2.改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
2.1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主动学习。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的教学法教师要敢于从"神坛"上走下来,由神圣的"主宰"变为亲密的"伙伴";把自己从经验中走出来,由"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让课堂上少一些语言权威,多一些百家争鸣的氛围,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自己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
2.2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去读。减负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过多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学习、创造。学校作为负责实施"减负"工作的主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督促各科教师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每天布置的作业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阅读。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随身携带小本,将平时看到的、觉得难以体会的东西记下来,或制成读书卡片,并在班内推广。
2.3提倡多元解读,培养个性与创造力。教改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有些做法违背了这一宗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循教材和教参,对学生做出划一的指导,在客观上显然无视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导向人云亦云的模式和误区,压制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如对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对于勒的解读,不能只看于勒早年行为不端,糟蹋钱的一面,也应看到他自食其力,不拖累人的一面。
2.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自读和默读最为关键,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能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当然,学生阅读方法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他们初步感知阅读以后,还要通过细读、精读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做好。同时,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对学生做一定的抽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本上节选的所有课文都是文学经典,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学生在学习时一定会受到启发,把它们转移到课外阅读中,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参考文献:
[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J].学知报,2010(04).
[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