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2014-08-07蔡健辉陈妙姬
蔡健辉++陈妙姬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学校是培育生命的园地,实施生命教育是每所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开发生命教育活动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多种课程载体结合
〓〓1.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主题探究。
〓〓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作为国家必修课,每周有2课时设置,由学校开发课程内容。学校在利用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会方法,在课外指导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2. 以校班队专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体验教育。
〓〓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组织——少先队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班队会活动优势,进行生命教育是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又一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在广泛收集、借鉴生命教育理念及内涵的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生命意识发展的现状,针对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感悟深刻的体验实践的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培养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达到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
〓〓3. 以学科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生命教育。
〓〓结合本校生命教育内容的规划,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教师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掌握整合教学内容方法,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各学科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根据本地区社会现状和任教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灵活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生命教育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二、多种活动方式整合
〓〓1.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是小学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十分适宜在小学中高年段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般步骤为:(1)发现与提出问题;(2)搜集信息与认清问题;(3)实践与探索活动;(4)解决问题与提出报告;(5)展示与分析结论。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适合在小学低年段生命教育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的一般步骤为:(1)准备阶段;(2)选择参与者;(3)准备扮演;(4)选择观察员;(5)开始扮演;(6)讨论与评估;(7)再扮演;(8)经验的分享。
〓〓3. 参观考察。
〓〓直观看到的东西对小学生的心灵感受将产生较大的印记作用,参观考察就是为了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了解现象的实际,思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的原因。参观访问活动的主要步骤为:(1)计划;(2)准备;(3)实施;(4)交流分享。
〓〓4. 实践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个体实际有用的能力,百分之十来自阅读,百分之十五来自听闻,百分之七十五来自实际的体验。因此,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应重视体验活动,让学生以“感受”而非“认知”的方式认识生命。一般透过参观各种场所,并结合社会关怀精神,开展访谈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价值观念与实际经验相联系,触发情感,从而理解生命的真义。实践体验步骤与参观考察步骤类似。
〓〓三、多元评价促发展
〓〓课程统整强调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评价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要载体的生命教育,其评价可结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中。本校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目标的确立,也决定了课程的评价也要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中。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般应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评价为主,兼顾知情意行四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作评价。
〓〓责任编辑〓龙建刚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