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互译, 铸就数学灵魂
2014-08-07杨云香
杨云香
〓〓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和具体体现,又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学生只有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数学语言,才能看懂书、听懂课,说得出、写得出推理过程;才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那么数学学习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注重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尤其是教育者要重视数学语言间互译的教学。
〓〓一 、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
〓〓例:已知长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其全面积为11,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
A. 2■B.■〓C. 5〓D. 6
〓〓分析:先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符号表达式:
〓〓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xy+yz+xz=114x+y+z=24,
〓〓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
■
=■
=■=5,所以选B。
〓〓说明: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即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使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从而求解。
〓〓对于数学建模题型,一般都是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叙述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时,在信息提炼的过程中,受到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无法将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相联系,直接影响着实际问题数学化,以至于无法下手解题。
〓〓二、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译
〓〓例:求不等式3(x+1)≥5(x-2)+1的非负整数解。
〓〓分析:先解不等式求出所给不等式的解集(去括号,得3x+3≥5x-10+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x≥-12;两边都除以-2,得x≤6),再在解集中求出符合条件的非负整数解(可画出如图1所示的数轴,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该数轴上,由图可知,原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0,1,2,3,4,5,6)。
〓〓说明: 求不等式的特殊解一般分为三步:一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二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三是根据数轴上表示的解集确定符合要求的特殊解。可见,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符号意义转化为图形表示,因而使得问题由抽象变为直观形象而易于解决。
〓〓三、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译
〓〓例: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分析:这是命题证明,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且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通常按三个步骤完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2(这一过程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2)结合图形和题意,写出已知与求证,即是:已知:在△ABC中,AB=AC,DB=DC,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这一过程又把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3)证明(略)。
〓〓说明:显而易见,若没有(1)(2)这两个步骤的转化过渡,或“翻译”得不准确,学生都无法实施对这个命题进行正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因此数学语言间的转化尤其重要。从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过程中,往往包含一些基本概念的描述,如本例的“距离”实际是指点到直线的距离,部分学生就不会想到要作出垂线段和写出式子DE⊥AB,DF⊥AC,原因是一方面对“距离”的概念未理解好,另一方面是概念的图形化和符号化训练得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总而言之,数学的教与学往往离不开这几种语言的交叉互“译”,同时也包括同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这种相互转换贯穿整个数学发展史,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坚持重视语言的互译教学,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灵活地运用这三种形式的语言,将三种形式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表达数学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罗〓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