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励志教育特色课程 的实施途径与教学策略
2014-08-07邓胜旺
邓胜旺
〓〓励志教育特色课程是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自主开发实施,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能力素养和前途理想为目标的德育活动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突显学校的特色。在实施中,学校把励志教育看作师生在具体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体验的过程,并强调课程实施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科课程单向的传递和接受,给教师更多的弹性与自由的发挥空间,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促使青少年实现主动成长和发展。
〓〓一、励志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励志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实施励志教育的首要场所。以励志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在班级愿景的指引下开展班级励志活动,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建设充满正能量班级团队,以此为基础达成励志教育目标。
〓〓励志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共建班级愿景,规划班级活动。在充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师生共同建立班级愿景。为实现班级愿景,还需要对班级愿景进行细化,以活动为载体,规划远期和近期的目标。其次,学生自主管理,家校互动共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建设、团队活动、环境布置,通过民主决策,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同时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文化的共建,发挥家庭教育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同时拓展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在初一(8)班的建设案例中,教师首先了解到新班级的学生一半来自本地,一半是外来工子弟,文化背景差异大,大家对未来还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结合学校的励志主题,师生共同规划了“知书达理”班级文化建设思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设计了富有特色班级口号、班歌、班徽、班级博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了快乐融洽的“知书达理”文化。两年来,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班级的凝聚力、团队意识、学习动力等都有较好的表现。
〓〓(二)励志专题活动
〓〓我校的励志专题活动分为:生命力型、生存力型和生活力型三种。一是生命力型的励志活动。生命力型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寻求自我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成长的内动力。社会的变革、价值观的变化容易使人产生精神层面的危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感情丰富,对人生有美好的憧憬,但面对挫折时却容易自暴自弃,悲观厌世,在思考人生时,也常常陷入迷茫、无所适从的境地。在“二十公里拉练”中,同学们克服困难,用不服输不放弃的顽强精神完成任务,学会了坚持和坚强。二是生存力型的励志活动。生存力型活动旨在掌握生存技能,发展能力,为实现理想积蓄力量,包括“拓展训练活动”、“考察大学城”等。在“挑战99”的励志拓展活动中,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取胜的关键。在未来的社会,拥有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就是成功的基础。三是生活力型的励志活动。生活力型活动旨在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其中“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同学的闪光点,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气质。“每天坚持阅读,就像迎着朝阳走路”这是学校校园内一幅非常醒目的标语。每天中午阅读半小时,已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习惯。每日常态的阅读积淀了学生的气质,每月不同的主题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每学期的读书交流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学生在阅读中奋发、在阅读中励志。
〓〓(三)职业规划课程
〓〓励志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前瞻性教育。学校励志教育中的职业规划课程通过教育学生三年,决定学生职业生涯三十年。
〓〓按照职业发展理论,个体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应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阶段。个体的职业选择过程是一个不断酝酿和演化的过程。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逻辑思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均逐渐形成,他们的社会交往等也都进入了独特的发展阶段,并开始发展个人的职业观念。因此教师应具备足够的职业规划知识和技能素质,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学校也应该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初中职业指导课。励志教育特色课程中的《四中学子职业规划》包括四大模块:自我意识模块——认识自我,我的性格,我的气质类型;职业探索模块——职业种类,各类职业扮演的角色和需要的能力,目前各种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规划模块——测测我的职业倾向,职业生涯拍卖,如何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模拟招聘会;教育设计模块——时间管理、升学就业指导等。
〓〓(四)学科课堂渗透
〓〓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励志教育课堂渗透实施意见》和《励志教育渗透课堂评价》。从目标、内容、过程、教师行为等方面提出评价要素,给教师在课堂开展渗透教学提供指引。在学科层面,备课组每学期初制定渗透计划。选择最能结合励志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计划表中,设计了在《丑小鸭》的课堂研讨中学习丑小鸭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在《黄河颂》的朗读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意志;在《邓稼先》的课堂讨论中学习并体会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在《伟大的悲剧》中学习探险家们的坚持不懈精神品质;在《登上地球之巅》阅读与讨论中感受登山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在教师层面,励志渗透教学设计依据学科课堂教学目标所强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励志教育目标。例如冯锦洪老师在《实数与数轴》课中讲述“希帕斯”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家刻苦治学、敢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合理把握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励志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找准励志教育的渗透点,并把握好励志教育渗透的角度和层次,做到励志教育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例如邓敏仪老师在化学课堂小结中,通过回忆1921年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历史,激发学生树立不怕挫折努力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二、励志教育特色课程的教学策略
〓〓励志教育德育课程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系统地培养成功品质,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在课程的实施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条件、对象和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案例式教学活动
〓〓在励志教育特色课程中,为达到励志教育的目,教师会设置相关榜样人物或故事教训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总结。例如案例式教学效果直接,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在励志主题班会课、学科课堂渗透和职业规划等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
〓〓在设计案例时应考虑以下原则:一是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二是时效性。案例如果是发生不久的影响较大的事件,教育性更强。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三是趣味性。通过喜闻乐见的案例,把枯燥的理论和深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四是现实性。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的活动案例要来自现实环境中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五是冲突性。个人的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过程中实现的。选择有冲突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了故事中的矛盾,使它向积极方面转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情境式教学活动
〓〓励志教育特色课程将情境教学运用到活动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参与、感知、体验和升华等方式,以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励志教育在情境式教学中需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主动性。积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主动体验。其二是互动性。项目活动不是简单游戏活动,师生在积极开展情境化交际活动中,要有效互动,随着互动的深入,不断加深体验和感悟。其三是生成性。情境化模式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活动特征。经过“创景——体验——归纳——内化”这一活动程序后,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情感。在励志教育课程实施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例如“校园青春梦,模拟招聘会”上,教师精选了15个职业让学生进行应聘,现场投简历、现场面试。此次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社会竞争是激烈的,每个人都需要全力以赴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活动
〓〓探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发挥出来,其探究结果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实施中,可以围绕教育目标设置适合的困难,增加活动的难度。例如在“二十公里拉练活动”中,为实现“体验饥饿、体验坚持”主题活动目标,学校只给每位师生3个馒头和一支水。徒步5小时行走20公里,对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加上有限的食物和水,更是“雪上加霜”。经历此次活动后,同学们深刻地体会了“坚持就是胜利”涵义,无论是意志还是毅力,都得到考验和磨练。其次,在实施中要强调探究性。在“挑战99的拓展活动”中,如何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呢?教师并没有直接把方法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使他们尝试多次的失败后总结经验,再找到正确的方法。
责任编辑〓潘孟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