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自主探究教学法

2014-08-07高爱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文探究

高爱兰

摘要:自主探究教学指的就是学生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究,获得新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所感悟和思考。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自主探究教学法做了初步的阐述:(1)学习兴趣,是实现自主探究教学的前提,(2)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锻炼其自主探索的自觉性,(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自读质疑实现自主探究教学,(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101-01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动手操作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学生只是完成教师的操作指令。于是课课安排活动,从选题、制订计划到活动的实施都是教师一手包办,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只是参与"表演"。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讲毫无探究可言,更谈不上创新。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主探究教学法的一些初步的做法。

1.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自主探究教学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阅读为主,并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等,兴趣的激发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深知的道理,显然自主探究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在乐中成长,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至于使学习变成为苦差事。可是兴趣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激发。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构建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境。把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无法与生活建立联系的内容,他们显得很烦恼,不愿意去接触。但是,对于能够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则特别感兴趣,学习时积极性很高,学习时会问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方面建立联系, 让学生主动地在这种相似情境中独立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经。

2.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锻炼其自主探索的自觉性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常规预习方法,基本上就是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三个方面的知识难点。读:学生自读,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对课文内容基本达到熟练、连贯。画即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即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不必老师布置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

另一种预习的方法就是重点预习,有针对性地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进行预习,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进而提高自学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课堂上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事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是十分重要的。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自读质疑实现自主探究教学

自读感知是个体性的自主活动,教师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中注重读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对学生指导好"自读", 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自读时教师可提出恰当要求: 如:1、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品味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后再细读,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读的时候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细读课文之后,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如何学习,就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个体对"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一定的意识和反应,学生探究性阅读方法的获得,除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习得以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来进行训练和培养。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主要教给学生以下的读书方法:一是自读,即让学生围绕导读提示、课后习题等,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特色,读课文重点章节。二是查阅,即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查阅工具书。三是评注,即让学生给文中重点词句、精彩片断作简要的评点批注,结合重点问题,研读课文。四是联系,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去独立学习,联系上下文探究问题答案。五是赏析,即朗读品评,赏析好词好句,练习感情朗读。六是质疑,即学生对那些在解答问题、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做上记号,提交小组或班级交流研讨。

总之,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受教师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栋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黄小莲 陈东法. 对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探究《中小学管理》2004第8期

[3]傅先蓉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003.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