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传美教育
2014-08-07刘春丽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刘春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93-0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它是中华人民最为优秀的道德遗产。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尊崇和追求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人的教育中一直占据首位。因此,弘扬中华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看来, 让传统美德在21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教科书这个载体,将传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几百篇文的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进行德育的最好素材。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是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
1.选择合适的支点,进行传美教育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含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支点",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例如《丰碑》一课,塑造了一位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善于抓契机的教师不但要让孩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用这种感情来净化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