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014-08-07刘树成
刘树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92-01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先学后教"呢?我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是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是根据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 "教" 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我先出示了课题,让学生读"活"读"透"文题,这里的"活"与"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读出个性,二是读出理解,三是读出疑问。接着以疑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哪个问题应最先解决?"老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①什么是'生命桥'?②'生命桥'比喻什么?③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④'海峡'是什么意思?⑤这座'生命桥'是怎样跨越的?进行梳理后,确定问题③⑤作为最重要的问题,然后问:"同学们,我们平时学习一篇课文,除了要解决一些问题,还要学会些什么?"这样把学生引导到自定学习目标上,如:"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读懂课文" 、"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等。
2."先学后教,教学互导",激发的学习潜能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这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此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四步: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首先,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其次,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反馈矫正,巩固所学。
3."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已经超前先学了,那么怎样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3.1要建立课堂教学新常规。这是一种有别于旧常规的压抑、严整、呆板的课堂制度。它以学生精神放松,形体自如,活中有序为表征。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发言不举手,先上就上,各抒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
3.2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创设学生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思维擦出火花,让矛盾碰撞,使学生积极加入有意义学习行列。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焕发思辩活力,从中汲取他人的观点为我所用,激活学生挑战、迎战的能力。
3.3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手段、角色等表现自我,表达自己的行为,表述自己的认知,表演自己的创作,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以"让"为"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4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指点迷津,确立航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铺路架桥,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定势时,给予侧向、发散的启发;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
3.5把球抛给学生,促进交往互动。创设机会,把球抛给学生,也让教师多说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装装无知和愚笨,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课堂教学中注重以活动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活动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让教师做个"平等中的首席";生生互动,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 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我觉得: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