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阅读教学之"虚灵空间"

2014-08-07唐弦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隐者文学性想象

唐弦

摘要:在文学性文本的虚灵空间里,意义的空白召唤着学生的期待,激励着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因调动学生积极、灵动而富于个性的解读,文本的虚灵空间才被填补得愈加丰满起来。了解文学性文本的空白类型及其诱发想象的内在机制,不仅架设了学生与文本畅通对话的桥梁,也强化了阅读期待,拓宽了阅读视野,提高了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性质;虚灵空间;阅读教学;阅读视野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83-01"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否达到"课标"描述的这种阅读对话境界,关键是树立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亲自参与审美体验,从而让文本的意义在审美主体富于个性的解读中得以实现,同时也刺激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阅读对象都是文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要分为实用性文本和文学性文本两大类。作为读者,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清阅读对象的文本性质。此处所谓文本性质,是就文本的载体即语言而言。

语言有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之分。实用性文本要求用客观、严密、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去理解"真",并用科学语言去表现"真",因此,用科学语言写成的说明性、议论性、新闻性等之实用文章,其语言的表里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鉴于实用性文本的这一特点,师生在阅读时就不能以个人的眼光、经验和主观意志去曲解文本的原意,而应以忠实于文本的态度,尽可能地通过分析、综合、提练、概括等理性思维方法,去探究文本的原意,以保证理解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换句话说,阅读实用性文本的重点在于学习、理解和接受,而不是创造。

文学性文本的语言则是一种艺术语言,其重点在于描述。文学性文本主要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描述充满想象色彩的虚拟世界;它追求的是"善",表现的是"美",而不是给概念下定义。因而其文字上的表层意义和文字后面隐藏的深层意义往往不一致,需要读者在作者有意无意留下的艺术空白里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让文本在"一千个读者"中产生"一千个感受",从而实现文本意义。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审美影响学生,但不能绝对地以自己的审美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健康的情感熏陶,获得有益的思想启迪,享受积极的审美乐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看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看纸的后面。纸的后面就是作者有意无意留下的虚灵空间。这个虚灵空间正是文学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奇妙无比、意味携永的美好世界。

以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稍微变换一下诗行排列格式,便可看到其中开敞、宽泛、虚灵的文本空间。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略一沉吟便可发现,省略号的地方都是文本的虚灵空间。读者完全可以在这些虚灵空白的地带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填充自己的理解,于是便生成了许多新的意义。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寻访这位隐者——缘事而寻?慕名而访?他与隐者是什么关系——朋友?师生?隐者何方人氏——医家?名士?童子与隐者何等关系——儿孙?家仆?此山在何处?采药何时归?不遇怎么办?是等还是走?等等等等等,都是疑问,都是可以添加的意义,都是可以民开想象的虚灵空间。

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祝福》中,鲁四老爷获悉祥林嫂被婆婆家抢走的一刹那间怒言:"可恶……然而……",还有"我"在回答祥林嫂提问地狱和魂灵的事情时,鲁迅刻意设计的"我"的支支吾吾及其一大堆的"--"和"……"这大面积的艺术空白里究竟暗含着什么意思和感情?

在《警察和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耍尽恶棍手段,处心积虑,故意犯罪,希望警察把自己抓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里,以便渡过三个月有人管吃管信的冬天,当几次作恶未遂心愿后,工业苏比在穷途末路中因受到圣洁的教堂音乐的感化而幡然醒悟,决心用劳动养活自己,可是正当他灵魂闪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时候,"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作品到此嘎然而此,可苏比欲罪而不得罪、欲人而不能人--在欧、亨利精巧设计的这一连串揪心裂肺的悬念中,究竟能引起读者怎样的概叹、思辨和想象呢?

在《项链》中,当已经懂得生活、学会劳动并还清了高额债务的玛蒂尔德,突然获知那让她出尽风头又吃尽苦头的项链真相时,莫泊桑有意无意丟在作品最后的那个"……",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惋惜、奇妙的想象的虚灵空间呢?

《大堰河,我的保姆》第12小节说:"呈给你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脸颜。""泥黑的脸颜"比较容易理解,其意义也比较确定。从"泥黑"中可以看出大堰河辛勤劳作、饱经风霜的贫苦劳动者形象;可是"紫色的灵魂"就太抽象了,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为什么不说是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虚灵空间,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这个填补的过程就是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的过程,也是激发阅读期待、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文学性文本的虚灵空间正是作品意味隽永的地方。找到并填补作品的虚灵空间正是阅读教学的重任。参考文献:

[1]《中国语文教育研究》,徐强,贵州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标准》

[3]《贵州教育》,2007,21期

猜你喜欢

隐者文学性想象
寻隐者不遇
快乐的想象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寻隐者不遇》续篇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寻隐者不遇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