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留白发散渗透

2014-08-07王凤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情感思维语文

王凤

摘要: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如只画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关键词:情感留出空白;思考留出空白;知识留出空白;心理上留出空白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61-01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1.在情感表达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春望》写作者在安史之乱中见到国破家散的惨象,内心创伤不可言状,然而杜甫这首五言律,感情蕴饱,寓情于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花香鸟语本是怡悦神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结联的"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到他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这是诗人老态龙钟的自画像。透过形象,探究其内心的感情,诗人忧伤绵绵,愁肠郁结,有力地控诉了安史之乱的罪恶。其中的多处"空白"就得用想象去填补,师生共同把作者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描绘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达到师生同频共振,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这部分时,就可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又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教师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3.在知识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探索过程中,如果能有效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正是留出空白,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

4.在心理上留出空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于无疑处设疑,从教材中挖掘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于枯燥无味中设疑,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可收到奇效。例如,教《孔乙己》一文时,教师于无疑处生疑,开场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一愣。随后,这位教师接着笑了,说:"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绰号叫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的价值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异常活跃。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疑的境地,教师就要疑于无疑,平中出奇,善于激疑,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猜你喜欢

情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