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2014-08-07刘雪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组长作业教师

刘雪红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35-01自我教育是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踏实个人在道德上的努力,是道德为主体在其品德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因此,自我教育不在于学生思想中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道德行为,而在于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侵蚀和影响。但这种能力是不会自发产生,而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有了这种自觉地意识,才能在是与非、对与错面前坚持真理,才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即使在不良诱因面前,也能坚持良好的品德行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教育意识呢?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因为,没有道德就没有是非标准。道德标准是无形的,要达到一个高度就必须要有一个起跳的平台,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崇高的道德与自己的现在表现之间有差距,积极努力的为自己的良好行为添砖加瓦,不断地实现目标不断地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其次,要善于通过典型的先进人物,引导学生从自己崇拜的先进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例如,学校每年一届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班集体""优秀特长生",还可设立评选"校园十佳中学生"等活动的表彰就为全体学生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让学生有追求的目标为之不断的努力。还有通过社会名人事迹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只有当学生能自觉地以榜样的言行作为衡量和对照自己的尺度,并渴望成为这种人时,内在道德的需求才会产生,才能够自觉地按照既定的理想不断修正和锻炼自己,也会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在我们自己的与人教学中,也有很多鲜活的实例更好说明了这一道理。雷锋叔叔的事迹每每观看或是谈论的时候,总是那么的有震慑力,在学生的嬉笑中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的认识,长久下来学生在言行上变化也是不言而喻的。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标的对自己的思考、道德和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单调的说教和训练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只能是离我们的既定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做好实践活动中的指导工作,注重孩子直接经验的培养,同时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1.为什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呢?

1.1任何自我教育都不能孤立的进行。只有在实践中,在对别人、对集体的各种关系中,个人的品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也才能认识到自己哪些行为是道德的、适当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不恰当的,从而在集体的帮助和影响下,在社会实践自觉地去克服自己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品德。

前不久,班级的学生因为周五中午与家长发生口角,家长一气之下对孩子实施了暴力,晚上孩子一夜没回家,家长、老师、同学几乎是全部出动,帮助寻找,一夜没有结果。第二天早晨孩子自己回家了!之后的谈话中,我感觉到这名血神刚已经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了!同时也明白还有很多人在关心帮助着他,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很努力在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表达曾经的过失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例教育。

1.2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勤于对照、勤于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针对个体差异性,我们也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每件事情上分析问题,找到根结,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了解自己,制定计划和实施措施,牢牢把握身体力行的原则。

1.3要认清自我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只有不间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控力不好的往往会选择比较安逸的生活方式,逐渐的淡化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离进步越来越远。

2.在集体教育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水平

集体与个人是紧密相关的,个人的自我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集体的整体形象,而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在自我教育之下的一个整体反应。只有将自我教育同集体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因为,集体作为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坚强领导核心,以及正确集体舆论的教育主体,可以起到教师所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在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共同的话题,他们更了解自己的想法,能够更深入的分析事物、认识到事物。这还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向着积极、合理化的方向去解决事物。

总之,在初中,尤其是初一起始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尤其重要。不论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还是在集体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我们的目标是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将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切实的落实好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注重细节,完善过程,提高质量,展现最佳成果。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2.2"灵活作业"——以思求实。"品词析句、用词选句、读写结合"等灵活作业中的思维训练比较明显,但须讲究训练方法,以保证活中求实,实中求效。具体可要求学生品词析句要双性聚焦,用词造句须打开思路。读写结合能选好内容。

3.向个性开放,让作业成为发展特长的手段

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语文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

3.1"顺其意而扬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学生,可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学生可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可组成"小灵通信息台",定期向学生发布校内外的新闻事件……

3.2"反其道而变短"。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演唱组,不求他们立即登台亮相,先让其做助手,即使最终登不了台,也不予强求;不善言辞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演讲组,让他们在别人的示范中受到影响,逐步锻炼胆量,培养能力。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开放性的语文作业与原来相比也许并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且实施起来也比较繁琐,甚至于会受到一些教师的冷落。但我坚信,随着课程改的进一步深入,它必将会成为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进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建设王雪梅(福建省宁化县师范附属小学福建宁化365400)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36-01"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模式的操作特征是:把教师的主要教,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其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尤其是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接个体,儿童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表现,得到过滤、强化、优化以及调节。个体、小组和班级,形成了变化无穷的学习链条。郭思乐教授指出:"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不是生本的课堂。"由此可见,在生本教育中小组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小组学习更具有实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一年课题实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建设。

1.合理均衡分组是小组建设的基础

1.1合理划分小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以四--六个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都按优中差搭配,各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要旗鼓相当,不可差距过大。为了今后形成各小组及各小组同一层次成员的相互竞争,给小组成员编号:1号发言人优等生,2号和3号发言人中等生,4号发言人学困生。

1.2认真选拔小组长。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是小组活动的灵魂。小组长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学习成绩要优秀。第二,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第三,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第四,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民主和谐的小组文化是小组建设的前提

框架形成之后,小组要鲜活起来,就必须要有小组灵魂,这就是文化建设。为了增加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文化真正落到实处,提倡组员们共同参与到小组文化建设中,把各自的想法罗列出来,共同讨论,决定方案。

2.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组名,以表达全组同学的理想或誓言,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组名可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也可以是小组成员共同商议,但一定要获得全体组员的认可。如:快乐小组、先锋小组、勤奋小组、团结小组等。

2.2确定口号。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让学生或帮助学生提炼出一句小组口号;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小组口号,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增强小组凝聚力。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参与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50%的努力加50%的勤奋等于成功!"等。

2.3制定公约。由小组讨论制定出小组公约,主要针对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课外的自我管理制定,小组公约不一定要很全面,很多条,能形成小组凝聚力就行,大家讨论、共同制定、互相监督、全员执行,主要是培养团队精神。如:"小组分工要服从组长的安排" "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必须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后才能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3.抓好小组长的培训指导是小组建设的关键

小组的活动要靠小组长的组织和带头作用,因此在小组建设中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做好小组长的培训指导呢?我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3.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小组长每天要负责检查组员研究单及其它作业完成情况,并予以评价,向组员提出意见。除此之外,还要负责组内纪律、卫生及协调人际关系等工作。

3.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3帮助小组长培养好2号发言人(副组长),副组长负责小组内的课堂常规,辅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组内时,由副组长组织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既能给学习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4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4.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小组建设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1会倾听、会表达。别人在发言时能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如有不同的意见应等别人发言完毕后提出来。能在倾听完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正确表达出来。小组讨论时能围绕讨论中心发言,不跑题,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别人提出疑问时,应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4.2尊重他人,学会互助。教师要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位组员,对组员的发言适当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或鼓励的话语让寡言的学生发言,而不是冷嘲热讽地挖苦他。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互相合作,能够以友善的态度帮助他人,以欣赏的态度赞美他人。让学生明白:只有以诚相待,不计个人得失,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4.3发言有序,积极思考。组长要根据组员完成研究单各题的优缺点来决定小组汇报展示时的发言顺序,因为有选择性的让各组员把自己做得较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自信,如果一味地依照一个顺序展示也会影响到小组的情绪。在小组充分汇报展示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有补充任务的本组先补充,班级交流后补充,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5.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建设的有利保障

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是生本实施的润滑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良性竞争。

5.1课堂评价机制。展示时,从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给小组加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在别人展示时能做到不但认真倾听,还能积极提出质疑和参与讨论的小组也可加分,鼓励差生多举手发言。每节课由指定记录员记录,一周结束,由记录员统计小组得分,评选出优胜小组。

5.2作业评价机制。每天由指定的两个小组交换检查作业,作业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加分,作业没做的扣分,作业漏做的不加分也不扣分,作业也根据几号发言人给予相应的得分,鼓励差生按时完成作业,因为差生的得失分最高,关系到小组的总分。每天课由交换检查的组长记录,一周结束,由记录员统计小组得分,评选出优胜小组。

5.3训练评价机制。给予适当的奖励,变换奖励方式:如本子、展示小组照片、免做一次作业、免扫地一次、发奖状、组织周末亲子活动等。小组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周周评,月月赛,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小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让小组中的孩子每个都能听,都能说,都能动起手来,那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小组长作业教师
分餐小组长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作业
还是不错的
圆我教师梦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