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不需要溺爱

2014-08-07梁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

梁慧

【摘要】天真、幼小和“一张白纸”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经常性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溺爱成了家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时,溺爱使大人不能给孩子以适当的批评,不能让孩子明白能做与不能做、好与坏的区别。所以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比孩子学会很多的知识更重要。家庭环境能造就孩子潜在行为,也能为孩子的未来人生铺垫基石。

【关键词】孩子;家庭教育;溺爱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别哭,别哭,奶奶这就给你……”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

“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非要买一些门口小店里不健康的零食,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每天早晨来幼儿园时,总会看到许多家长抱着、背着甚至举着孩子就进来了。帮孩子脱衣服、换鞋子,忙得不亦乐乎,而孩子就像木偶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当家长要离开时,又会在门口恋恋不舍、张望许久,带着许多的不放心。也许不久的将来,生活中又会多了一朵温室中的娇嫩的花朵,少了一棵茂密、笔直的大树。

每当孩子摔倒或生病时,家长们恨不得用自己来代替孩子,不让孩子有一丝一毫的疼痛,却不知疼痛会让孩子成长。

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這样一番情景:

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啪啪声不断响起。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

记得在一次听讲座时看到一段日本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视频,真的很让我震惊。一群孩子来园后,自己走进大活动室,立即开始倒立行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地板上熟练地“走来走去”,宛如一棵棵茁壮的小树苗在林间穿梭。下午活动时,老师又带领孩子们来到山里的一条小河中。只见河水两旁怪石嶙峋,中间的河水将近一人深,水流湍急。一位老师站在水中,只露出了他的头,另一位老师站在岸边的石头上。孩子们在一旁排成一队,站在岸边的老师抱起一个孩子扔到河水中间,孩子本能地向站在河水中的那位老师游去,那位老师赶紧抱起游过来的孩子,递送回岸边。甚至有个别因为不会游泳而吓得啼哭的孩子也在老师的说教下被抛入河水中,而孩子也像瞬间学会游泳般地游向另一位老师。看来,孩子的潜能真是无限大啊!

难以想象,若干年后,当经过“风吹日晒”而长大的日本孩子和在“温室”里长大的中国孩子如果再发生一场战争,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俗话说的好:“小树要砍,小孩要管。”孩子不懂事,如果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责任完全在大人身上。因此溺爱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严是爱,松是害,”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天真、幼小和“一张白纸”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经常性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溺爱成了家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对错的心理状态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同时,溺爱使大人不能给孩子以适当的批评,不能让孩子明白能做与不能做、好与坏的区别。 所以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比孩子学会很多的知识更重要。家庭环境能造就孩子潜在行为,也能为孩子的未来人生铺垫基石。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孩子
孩子的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