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活动中开拓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4-08-07苏芝
苏芝
〓〓人的创新离不开想象和思维,图书图文并茂,内容和题材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审美感受力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可以给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促进学前教育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我园在小、中、大班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早期阅读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注重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发现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塑造幼儿的创新个性。
〓〓一、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来了解故事内容,而不是先认字。
〓〓我们的做法是:在每个阅读活动之前不先认字。每当幼儿开始阅读一本新图书时,引导幼儿去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去看汉字,而是在最后欣赏故事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然、自发地去对应学习相关的汉字。这样做,幼儿在看图书的过程中,有了思考和想象的过程,发挥了创造性。慢慢地也使幼儿明白,几幅图片连起来就成了一本图书,里面就讲了一个自己看得懂的故事。而先看了图中的汉字,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因而也没有了创造性。且幼儿认字本来就不多,在看图书的过程中,有些汉字不认得,句子连不起来,因而理解不了故事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幼儿看书的兴趣,渐渐地幼儿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图书,我看不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之后,在欣赏故事的环节中,往往会自发地且兴趣盎然地去对应认识图中的汉字。在不知不觉中,幼儿认识了很多汉字,有时连父母、老师都感到意外。
〓〓因此,在早期阅读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来了解故事内容,是为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在阅读图书或欣赏故事的过程中,用表情、动作、体态等理解体验图书的内容与情感。
〓〓做为早期阅读的载体——图书,是一种文学艺术。作为艺术,它具有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三大属性。其中情感性是最基本的特征。幼儿的创造与成人创造不同,是属于自发创造,是一种原发过程,只是置身其中,才能进行创造。因此,幼儿必须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进行审美,也只有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造。
〓〓瑞吉欧教育经验也认为,孩子的表达性语言(即动作、表情、言语、体态等)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他运用这一类语言时,会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这种状态的表现和表达是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这种状态能使儿童的情绪、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最原始地反映出他的所想、所思、所感和所需。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体态等理解反映故事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例如:在早期阅读《美丽的蝴蝶结》中,当幼儿欣赏到小猫由于蝴蝶飞走了,抓不住它想要的“蝴蝶结”后,伤心地哭了时,幼儿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挥舞着拳头,蹬着腿号啕“大哭”;有的双手揉着眼睛,轻声地“抽泣”;也有的趴在桌上埋头痛“哭”……他们真切地体会着当时小猫的心情,对着画面中小猫的形象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创新。
〓〓三、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世间万物,没有一种是完全相同的。同样,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方法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我们在阅读活动中,想要灌输给孩子们的一种观念。也只能有了这种观念,才能真正踏出“创新”的坚实一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总是根据图书中故事的重点,提出各种问题和假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与众不同的新颖想法,再集体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它们,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有不足。例如:在早期阅读《小山羊和狼》中,围绕故事主题,提出:“小山羊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自己?”幼儿思维活跃,想出了这样的方法:“我不小心吃了有农药的草,快要中毒死了,肉不能吃。”“这座山脚下有只正在睡觉的大肥猪,它的肉比我多。”“我现在太瘦太小,你吃不饱的,等我养胖些再来吃我。”……虽然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很合理,也不是最好,但走出了“创新”这一步。如此的活动还有《美丽的蝴蝶结》中的“小朋友帮小猫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引来‘蝴蝶结?”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形成了解决问题有多种方式方法的观念,能宽容地理解和接纳别人的不同想法,渐渐地养成了寻求多种方法的习惯。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