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4-08-07杨建艳智银利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寄宿生行为习惯学会

杨建艳++智银利

农村初中实行寄宿制对于拓展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某寄宿初中调查,发现寄宿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该从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树立时间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形成“寄宿生精神”,促进寄宿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当代汉语辞典给寄宿生的界定是指在学校宿舍里住宿的学生(区别于走读)。寄宿制学校是指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而且食宿也都在学校进行的一类学校,这种类型的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安全等全面负责。寄宿制学校分为全封闭型和半封闭型,本文主要研究半封闭型的寄宿初中,指初中学生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一类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开办寄宿学校是教育的现实选择,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初中学校生源减少,学校布局重新调整;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出现了新的寄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初中寄宿生越来越多,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他们如何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如何才能提升综合素质?本文认为初中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制约寄宿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性断乳期”,他们生理、心理变化激烈,逐渐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变得比较敏感,易冲动,缺乏对他人的宽容与理解,责任心不强,意志力和毅力比较薄弱,他们思维活跃,对社会认识敏锐但比较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但这个阶段是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引导与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421家庭结构促使人们对孩子比较溺爱,家长大包大揽,学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自立意识淡薄,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寄宿生活是治疗独生子女娇惯任性、不爱劳动、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一剂良方。陈建平研究表明,寄宿生基本以学校生活、集体生活和独立生活为主;寄宿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寄宿生在课前预习、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发言等学习习惯方面都明显高于走读生;在早睡早起、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等生活习惯方面也明显好于走读生;在不随意乱扔杂物、节约用水用电等生活习惯方面也好于走读生。

寄宿生在校时间长,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生活作风等都要在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形成和发展,寄宿生活是一种生活压力,更是一种生活磨练,学生在群体共处中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在自治、自理中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寄宿生自主、自立意识和自理、自律的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高寄宿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农村寄宿生远离父母,学生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差,自理能力低。在此次调查的学生中,有六成的学生很难适应学校的住宿生活。这些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加上自理能力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差,不仅心理不舒服,还会影响到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其他方面,这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寄宿生活向孩子的传统成长环境提出挑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初中生年龄小,本都是家里的宠儿,家长的娇惯,使孩子们总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们在家依赖父母,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不熟悉,导致他们特别想家,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也得不到满足,家长由于工作较忙对孩子的寄宿生活和内心情感变化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初中阶段的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敏感、冲动、脾气暴躁,心理相融度较低,相处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地与其他同学发生过不愉快,与同伴交往较难。

2.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8.2%的学生从来不在学校洗衣服、袜子等,每次都攒着周末带回家让家长洗,而家长也觉得习以为常。

多数学生在未住校之前,在家里过着非常优越的生活,想吃什么家长全部满足,而学生住校后,一旦发现学校食堂的饭菜与家庭饭菜的落差,便“挑食、不好好吃饭”,浪费粮食现象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不惜以身试险,翻越围墙,到外面就餐,生活消费不合理,给学校的管理加大难度。有的学生攀比心理较严重,在攀比心的驱使下,学生之间不比学习好坏和能力大小,而比吃、穿、用等物质生活的差距,不但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而且还导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下降。

3.缺乏有效的学习习惯

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父母的监管后,由于自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校内外做出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一些学生留恋机房,沉迷于电子游戏、打台球,进而诱发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有的甚至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中诱发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变相赌博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而这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往往集中在住校生的课余时间内。由此,要抓好寄宿生管理工作,首先须充分意识到寄宿生课余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时间管理的意识,合理分配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

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虽然学校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寄宿生们基本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但不乏有些学生过于兴奋,熄灯后聊天,从而影响了第二天课堂学习效率。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能主动预习第二天新课内容的比例并不高,还不到一半的人数。课前不预习,导致第二天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好,这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关键原因。在上课记笔记、如何处理作业与课后复习的关系方面,所调查的寄宿生有些反映不太会记笔记,能记下关键、会在书上“圈点勾画”的只占80.7%,还有近20%的学生不能正确记笔记或不知道如何记笔记。

寄宿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自习时间缺乏合理安排。寄宿生时间充裕,虽然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但课前不懂得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们缺乏问题意识,对于不懂的问题,相互交流或向老师主动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

三、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1.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的内容应以“温、饱”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标作为下限,而以学习独立生活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上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备必要心理准备、生活知识准备和生活劳动及生活综合能力的准备。

寄宿制生活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膳食,学会与人相处。寄宿制学校中,师生上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中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等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中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班主任要教会寄宿生学会生活,必须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做事习惯:学会叠被子、洗漱、打扫寝室、教室、清洁区域卫生。二是就餐习惯:学会排队、就餐、洗碗,不浪费粮食。三是就寝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就寝,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四是卫生习惯:勤洗头勤剪指甲、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学会打扫卫生等。

endprint

心理专家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营造的爱心氛围非常重要,寄宿生一旦离开父母容易造成孤立、心情烦躁、缺乏爱心、好斗等性格。全体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和生管老师要主动到宿舍去教他们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和他们聊天交谈等,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困难,让每位学生从老师的生活指导、学习帮助等方面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要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经常过问,对寄宿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他们了解寝室情况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向学生传授一些日常生活知识,如怎样洗碗、洗衣服,如何共同相处,如何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等。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并不成熟,他们很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情诱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缺少了父母的督促,会使他们放松对自己学习的要求,迷失方向。应该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培养寄宿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寄宿生应学会做时间的主人,自己把握分配好时间。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初中生来说,老师要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订,实际上就是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

其次,养成寄宿生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要注意学习活动中的规范行为。对于寄宿生来说,要充分利用在校的自习时间,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学会记笔记、看笔记,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对于不懂的知识要勤问,善问。

再次,形成寄宿生稳定、特色的学习策略。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学科兴趣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生应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加,不断调整自我,形成较稳定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靠死记硬背,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应加深思考,形成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最后,采用多种有效的复习策略。寄宿生应该利用大量的自习时间,及时消化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适当地过度学习(150%时效果最好)是必要的。初中生所学科目越来越多,所学内容越来越抽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尽力避免混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水平,学习与复习时,避免学习同一门课程时间太长而造成疲劳,要学会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在复习时,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采取练习、讨论、提问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忆效果。

4.培养寄宿生的精神

学生的学习需要精神支撑,寄宿生尤其如此。寄宿生远离家人监督,老师也不可能对宿舍全程监督,精神尤为重要,一种“精气神”,姑且称为“寄宿生的精神”。寄宿生有其特有的精神需求,独立的自我约束下不断上进的求学精神,远离社会喧嚣,守住宁静、耐得住寂寞的、一种不服输的学习精神,适当吃苦的精神是他们的根本所在。在没有精神前提下学习是低效的。

作为对学生内驱力和潜能的激发,其实最为关键的有两个,一为学习的精神,一为学习的策略,其中自我的安排策略最为关键,前者是后者的保障。

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养寄宿生的精神,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性的东西,然后进一步让其在领悟、内化的基础上去做事,如模仿和坚持,旁人不断地约束与指引,最后学生会自发产生一系列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生活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将对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爱学生,多用奖励表扬的方式,多举行评比,在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寄宿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培养寄宿生自我实现的精神,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感悟中净化心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培养其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12).

[2] 杨昌富,张吉敏.规训与惩罚——浅谈低龄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基础教育研究,2011(17).

[3] 郑海生.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8).

[4] 杨雪娟.延边地区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延边大学,2010.

【责任编辑王颖】

endprint

猜你喜欢

寄宿生行为习惯学会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学会尊重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