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贫困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关系研究

2014-08-07甘良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神经质人格特质复原

甘良梅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1)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下促使其追求自身和谐发展,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实现良好适应的一种内在心理潜能[1]。心理复原力有助于处在逆境中的个体获得成长和幸福感[2]。国外研究者发现,积极人格因素、家庭朋友的支持、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保护因子都有助于人们具有较强的心理复原力,以积极地应对自己遇到的各种困难。其中人格因素是个体自身具备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3]。通过对心理复原力和“大五”人格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心理复原力与人格中的外向性、神经质、责任性等因子存在显著相关,且这些人格特质均能有效预测个体的心理复原力水平。因此,研究影响心理复原力重要因素——人格特征与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探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旨在丰富心理复原力的实证研究,并为增强贫困生心理复原力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基本情况

1)研究对象。对江苏省两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0,回收率92.5%,有效问卷 354,有效率 95.7%。其中非贫困生172名,贫困生182名,贫困生中男生56名,女生126名;理科76名,工科54名,艺术52名。根据江苏省贫困生认定标准,“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贫困生分别为93、50、39名。

2)研究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EPQ-RSC)[4]和 Connor-Davidson 韧性量表(CDRISC)[5]对研究对象进行团体施测,然后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的方法有差异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由N(神经质、E(内外向)、P(精神质)、L(掩饰性)组成,包括48个题目,采用两点计分法,回答“是”或“否”;正向计分项目“是”计“1”分,反向“否”计“1”分,最后统计各分量表的总分。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共有25个项目,从“从不”(0分)到“几乎总是”(4分)进行5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s ɑ 系数为 0.899。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贫困生心理复原力水平相关分析。对182名高职贫困生和172名非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61.03±13.7)与非贫困生(62.9±12.5)的心理复原力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36,p>0.05),即总体上高职贫困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并不低于非贫困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高职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因素,对不同贫困等级、性别和专业的贫困生心理复原力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首先,不同贫困等级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存在显著性差异(F=2.73,p<0.05),其中“特别困难”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56.4±10.9)水平最低,显著低于“一般困难”(62.2 ±12.9,t=2.44,p <0.05)、“困难”贫困生(62.5 ±16.1,t=2.04,p <0.05)和非贫困生(t=3.01,p <0.01),且在自主性和资源利用度维度上,“特别困难”贫困生显著低于其他等级贫困生。其次,总体上贫困女生的心理复原力(62.8±12.4)高于贫困男生(57.0±15.6),但未达显著性水平(t=1.15,p >0.05),仅在顺应性维度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t=2.02,p<0.05)。最后,不同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差异显著(F=4.25,p <0.05),其中理科贫困生(64.6 ±12.8)心理复原力水平最高,然后是艺术贫困生(61.2 ±13.2),而工科贫困生复原力(55.8 ±13.8)水平最低。

2)高职贫困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相关分析。对高职贫困生的人格因子与心理复原力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高职贫困大学生人格因子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贫困生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心理复原力及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内外向性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正相关。即高职贫困生中情绪越稳定、越外向的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越高,但在精神质维度上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并不显著。

3)高职贫困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不同人格特质的高职贫困生在心理复原力及其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心理复原力作为因变量,人格特征各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β = -0.294,R2=0.134)、内外向性(β=0.279,R2=0.073)均对心理复原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共同解释了心理复原力20.7%的变异量,即高职贫困生的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复原力水平,其中神经质影响最大,占13.4%。

4)高职贫困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水平分析。与非贫困生相比,高职贫困学生面临的不良外在环境和挫折情境更多,其影响也更大。但本研究结果发现,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非贫困生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增大对贫困生经济投入,对其心理关注更多有关。而在对不同贫困等级的贫困生心理复原力进行分析后发现,“特别困难”贫困生心理复原力显著低于其他贫困等级和非贫困生,这值得人们关注。以往研究也发现,“特别困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表现出更多的人际敏感和焦虑等负性情绪。与其他贫困生相比,特别困难贫困生家庭环境更加恶劣,其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其心理复原力也表现出更低的水平,因此要更加关注这部分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专业的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工科生的复原力最低,这可能跟工科生在大学期间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而忽视人文素养有关。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一方面要更加关注“特别困难”的贫困生群体,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工科贫困生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提高应对不良情境的能力。

5)高职贫困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在对高职贫困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复原力的相关研究中发现,除了精神质因子,贫困生人格特征中内外向性、神经质均与心理复原力显著相关,这表明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关系密切。而对心理复原力的进一步回归分析也发现,神经质和内外向性是影响高职贫困生心理复原力重要因素。这与国外采用“大五”人格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研究一致,即人格是影响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还发现,贫困生人格的外向、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绪稳定等特质,有助于他们在面对自己不良经济状况时形成保护因子,利用身边的资源去应对,从而实现对环境积极适应并获取积极发展。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神经质对心理复原力的负向预测力最佳,这意味着情绪性(神经质)稳定将直接影响到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以往研究发现高特质性复原力人群更善于自动地将情绪调整到积极情绪状态[6]。在长期性的应激事件中有意识的情绪调节能够使个体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情绪稳定且具有一定灵活性的个体在应激事件中,会更快地从负性情绪中恢复,并获取积极情绪做出积极应对,从而具有较高的心理复原力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高职贫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复原力关系密切。情绪稳定、性格外向的贫困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更高,尤其情绪的稳定性有利于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7]。因此,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着重关注贫困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介绍一些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宣泄法、转移注意力法、理性情绪法等,增强贫困生的情绪控制力,从而提高他们在面对挫折情境时积极适应和应对的能力。

[1] 刘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心理学探新,2010(4):12-17.

[2] Fredrickson,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218-226.

[3] Campbell-Sills,L.,Cohan,S.L.,Stein,M.B.,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coping,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5(4):585-599.

[4] 钱铭怡,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317-323.

[5] Kathryn M.Connor,M.D.& Jonathan R.T.Davidson,M.D.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2):76-82.

[6] 雷鸣等.心理复原的机制:来自特质性复原力个体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11(6):874-882.

[7] 薛峰,等.高校贫困大学生逆境商的培养[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1-123.

猜你喜欢

神经质人格特质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