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2014-08-07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高职

王 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电气类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所涉及的知识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并不高,若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电子技术课程仍沿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却学得没味。近几年,通过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发现采用“导教相融、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来源于德文Handlungsorientiertes Lernen und Lehren,直译应为“行动导向的学与教”。在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可理解为一个教学原则,也可被理解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主张根据为完成某一项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1]。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是把行动和学习统一起来,做到“寓教于做”,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让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掌握知识、积累经验,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最终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任务作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具体任务完成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2]。

2 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1)构建行动导向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行动导向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为课程所属专业定位若干个职业岗位。针对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若干个学习领域,同时将行动领域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然后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为每个学习领域设计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可以是具体的项目、任务或产品[3]。

遵循这一思路,可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岗位,把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理论知识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最终构建出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以典型的带音调音量控制的扩音器、多功能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按电路的组成结构进行剖析,共分解成集成线性直流稳压电源、小信号语音前置放大电路、简易信号产生电路等八个制作与调试项目。再依据每个项目所涵盖的知识点重新序化课程内容,每个项目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单元电路,又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把电路的分析与任务的完成结合在一起来教学,把基础理论传授与实际项目制作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导教相融,学做合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POAP”的任务实施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依赖职业行动来完成知识的传递,教学设计尽可能使用实际的行动情境代替原先的语言教学方法,知识及能力尽可能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行动”来获得发展,强调“做”这一过程中的思考及经验的总结。为此,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八个制作与调试项目,再把这八个典型项目制作实例再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模块。教学过程是以任务完成的过程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测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并掌握相关知识。

项目实行过程中的每一次任务都可按照“POAP”(Perception Operation Analysis Promotion)即“感知、操作、分析、提升”的模式来实施,如图1所示。比如,在任务1-2半导体二极管特性的测试与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先把几种常用的整流、检波、稳压二极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外形,再引导学生利用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量这几类的正反向电阻、导通压降,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的测试结果,最后教师在学生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讲解二极管的非线性、单向导电性等特性,以及如何正确判断二极管性能的好坏等相关知识。可见,整个教学过程是布置任务由学生先动手去做,然后分析测试数据,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分析,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图1 “POAP”任务实施模式

在电子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启发调度为主,穿插运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多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整门课程以制作几个有实用价值的、学生也较为感兴趣的项目组件为教学目标,每个项目都包含详细的工作步骤,使学生掌握电路的识图分析、工艺设计、元器件选择、焊接组装技能以及整机调测等步骤,保证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学习职业知识与技能,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教学。

3)构建能力本位的评价体系,改革考核方式。考核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行动导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行动主体地位,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4]。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评价标准。同时,为了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来参与任务完成度的评价考核,可构建由教师、项目组长及学生等组成的多元性评价组织,从教师、同学、自我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

3 结束语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电子仪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测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基于行动导向的“做中学、学中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实施“导教相融、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事务能力与品质、沟通能力、个人探索与学习等综合职业行为能力。

[1] 李康.基于行动导向的“三位一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169-170.

[2] 魏趁.以行动导向为理念推进职教课堂教学模式发展[J].职教论坛,2011(2):41-43.

[3] 娄锐,纪红.行动导向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5):34-36.

[4] 蔡秀芬.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110-111.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高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