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刍议

2014-08-07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青年组高血脂病因

孙 丽

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刍议

孙 丽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年(≤45岁)脑梗死患者50例,老年(≥65岁)脑梗死患者50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病因、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组患者中女性12例,占总人数的24.0%,老年组中女性28例,占56.0%。高血压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为脑梗死的常见的疾病病因,其中吸烟为青年、老年危险因素;失眠、偏头疼、风心病以及外伤感染是青年脑梗死组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嗜酒为老年脑梗死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脑梗死组患者危险因素不仅与高血压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有关,同时还与失眠、偏头疼、偏胖、风心病以及外伤感染等危险因素有关,青年组脑梗死患者病情较老年组轻、治疗疗程短、并发症少、预后好。

脑梗死;青年;老年;危险因素;临床特征

脑梗死是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临床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发现,脑梗死疾病发生群体越来愈年轻化,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疾病发生具有自身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1]。这种现象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为了对比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45岁以下的青年患者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青年组患者脑梗死病情轻,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沈阳市胸科医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各50例,年龄27~82岁。青年组患者中女12例,男38例,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2.5±5.4)岁,住院时间(22.0±3.5)d;老年组中女28例,男22例,患者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2.4±4.6)岁,住院时间(28.4±4.3)d。

1.2 一般方法 分析2组患者高血压、吸烟、嗜酒、风湿性心脏病、高血脂、偏头疼、外伤以及脑动脉硬化等病因及危险因素与患者性别、临床疗效等特点,比较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的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差异 青年组中女12例,占24.0%,老年组中女28例,占总人数的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比较 本组选取的脑梗死患者共100例,对比分析青年组与老年组病因及危险因素,2组在高血压、吸烟、高血脂以及脑动脉硬化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其中吸烟是导致青年、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失眠、偏头疼、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比较[n(%)]

3 讨论

3.1 性别差异 青年组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这种现象说明青年女性比男性发病率低,这与女性体内一定水平的雌激素有关,雌激素能调节人体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凝固,防止应激或机械损伤引起患者血管内膜增殖,从而能减少脑梗死发生率[2]。

3.2 疾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以及脑动脉硬化等方面不存很明显差异,但是在这几个方面脑梗死发生率比较高,说明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是直接危险因素[3-6]。尤其是吸烟可能会增加动脉硬化程度,改变动脉血流状态,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吸烟者中发生脑梗死多集中于35岁左右的年龄阶段,2组患者均有较高的比例。此外,饮酒也逐渐成为脑梗死疾病的诱发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使得血黏度上升,机体血液流动不畅,最后由于高血压导致血栓[7]。本次研究中,老年组中大量饮酒者占50.0%,几乎1/2的患者有饮酒习惯,值得临床上高度重视。失眠、偏头疼、风心病以及外伤等则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冠心病与糖尿病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次研究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有23例,糖尿病患者32例,明显要低于青年组。青年组吸烟、饮酒、失眠等因素要明显高于老年组,这些因素都是可控制和预防的,若患者逐渐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就能防治脑梗死疾病[8-9]。由此可见,青年组脑梗死的病因较复杂,但是,病情比较轻,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预后相对较好,通过提高对青年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加强干预,可以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1] 鄢辉龙,谢正勇.136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3):809-810.

[2] 曾一君,郑华,郭春生.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8):741-742.

[3] 张玉洁,赵凤玲.中青年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 (28):564-565.

[4] 邓勇,周珂,于弋水.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6):1156-1157.

[5] 高利,刘萍,宋珏娴,等.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血CRP、PAgT、Fib的含量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23(8):940-942.

[6] 耿涛.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26(6):432-433.

[7] 杨左光.180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 18(10):3845-3846.

[8] 邓勇,周珂,于弋水,等.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6):1156-1157.

[9] 许一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血清CRP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21):142-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64

辽宁 110031 沈阳市胸科医院 (孙丽)

猜你喜欢

青年组高血脂病因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中医保健食疗方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