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

2014-08-07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中学教研(数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内角结论思路

●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本文呈现一类三角求值问题的推广探究过程,除体现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外,还渗透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多种数学思想,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良好载体.

1 特殊问题的解决

有一类熟知的三角求值问题:已知三角形中2个内角的函数值,求第3个内角的函数值.如

分析先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得出解法.

(1)题目有3个条件:

条件1在△ABC中.由此可知0

(2)题目的结论是求cosC的值.

(3)沟通题目的条件与结论的联系.由cosC=cos[π-(A+B)]=-cos(A+B),得

cosC=sinAsinB-cosAcosB.(1)

可见,只需由sinA,cosB求出cosA,sinB,便可求出cosC的值.给出以下2种解法:

从而

sinA=sin[π-(B+C)]=sin(B+C)=sinBcosC+cosBsinC,

(2)

将式(2)移项,2边平方,整理得关于cosC的二次方程

解得

图1

说明如图1所示,cosC的2个解分别可在△AB1C,△AB2C中求得,由余弦定理可验证其正确.

sinA=sin[π-(B+C)]=sin(B+C)=sinBcosC+cosBsinC,

(3)

图2

说明如图2所示,例2也可以在△ABC中用余弦定理求解,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述求解过程可以看到,由sinA到cosA有2个可能的取值,但这2个值能不能都取到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更一般地,当sinA=m,cosB=n时,cosC是不是有解?有几个解?具体数值是什么?就更加需要抽象的讨论了,这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 一般情况的探究

例3在△ABC中,sinA=m,cosB=n(0

下面给出的2种思路都是数形结合并分类讨论,但思路1重在几何,思路2重在代数.

思路1数形结合讨论已知条件中的角.

(1)思路分析.

关键点1确定cosA.

由于A为三角形的内角,对每一个m∈(0,1],有m=sinA=sin(π-A),故内角A最多有2个取值,记为A1,A2(如图3,其中B1=B2),满足

关键点2保证A,B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

由A+B+C=π知,A,B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充要条件是0

下面只需讨论A1+B,A2+B与π(平角)的关系,便可确定Ai(其中i=1,2)与B是否在同一个三角形内,以及有几个Ai(其中i=1,2)与B在同一个三角形内.

(2)讨论A1=A2的情况.

图3 图4

(3)讨论A1≠A2的情况.

情况3若A2+B<π,则0

情况4若0

情况5若π≤A1+B,则π≤A1+B

(4)相关结论.

分别把情况1和情况4合并,把情况2和情况5合并,可得:

结论3当A1

思路2代数方法讨论二次方程中的正根.

(1)思路分析.

第1步:构造一个二次方程,求出它的2个实根.

sinA=sin[π-(B+C)]=sin(B+C)=sinBcosC+cosBsinC,

(4)

(5)

把式(5),式(6)代入式(4),得关于t的二次方程

(7)

(8)

所以方程(7)恒有实根(包括等根),解得

(9)

其中t1≤t2.接下来只需讨论t1,t2有无正根,正根能取到几个,并把正根代入式(5)便可求出cosC.

第2步:对t1,t2取正值的情况分类讨论.

基本思路是对二次方程(7)中t1,t2的表达式作二级分类:先把t1,t2分为相等的根和不等的根,然后再分为正根与非正根,结合题目所给的m,n(可以先讨论m后讨论n)进行讨论,其逻辑结构如下:

(2)讨论t1=t2的情况.

(3)讨论t1≠t2的情况.

若t1≠t2,则由式(8)或式(9)知m≠1,得00,或t1≤0

这时,方程(7)只有1个正根t2>0,对应方程(4)的cosC只有1个解.把式(9)代入式(5)可求得

(4)相关结论.

分别把情况1和情况4合并,把情况2和情况5合并,可得:

图5 图6 图7

如果把已知条件{(m,n)|0

由上面的一般性结论,还可以编拟出各种题目用于不同的场合(略).

猜你喜欢

内角结论思路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不同思路解答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三角形分割问题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我的思路我做主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