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疗效分析
2014-08-07刘雪琴
刘雪琴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疗效分析
刘雪琴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葡醛内酯片,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体征的变化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缩短热程和肝功能恢复时间,改善咽峡炎症状,使肝脾肿大、变异淋巴细胞恢复时间缩短。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复方甘草酸苷;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急性增生性疾病[1-2]。在西方发达国家,多见于成年人及青少年。在我国,小儿期多见,其中4~6岁为发病高峰年龄[3-4]。临床表现与典型的IM不同,婴幼儿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典型症状,伴血清EBV抗体阳性。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我科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均有肝功能异常,年龄3~12岁,均符合IM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1~4 ml/kg,1次/d,更昔洛韦5 mg/kg,1次/12 h,均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葡醛内酯片0.05 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症状的改善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24 h内体温开始下降,3 d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一般情况有所好转;有效:用药3 d体温开始下降,5 d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一般情况好转;无效:用药5 d体温仍无开始下降,肝脾淋巴结无缩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以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之间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由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由表2可知,治疗组在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回缩时间、变异淋巴细胞减少、肝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疾病。近年来相关数据表明,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多个器官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免疫功能紊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本病目前报道很少,疗效不确切,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复方甘草酸苷是含有0.2%甘草酸酐、0.1%半胱氨酸、2.0%甘氨酸的复方制剂。甘氨酸可以促进肝脏谷胱甘肽的合成;结合胆汁酸、药物、毒物等,增强其水溶性,促进胆汁排泄,与体内的甘氨酸受体结合后发挥抗炎、抗氧自由基等作用,能抑制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乙醇对肝脏的损伤;还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半胱氨酸能生成谷胱甘肽,抗氧化解毒,还可生成硫酸根和牛磺酸,结合药物、胆汁酸、毒物等,可促进这些物质自胆汁排泄。甘草酸酐通过T细胞活化调节作用、γ-干扰素诱导作用、天然杀伤细胞活化作用、胸腺外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抑制病毒的增殖,还有保护肝细胞膜、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更昔洛韦是合成的广泛抗DNA病毒药物。
本文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缩短热程和肝功能恢复时间,改善咽峡炎症状,使肝脾大、变异淋巴细胞恢复时间缩短。
[1] Cohen JI.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N Engl J Med,2006, 343(7):481-492.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824.
[3] 高立伟,谢正德,幺远.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0):725-727.
[4] 陶佳,陈福雄,陈德辉.儿童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200-201.
[5] 孙建军,卢洪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2):205-207.
R725.1
A
1673-5846(2014)07-0039-02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儿一科,河南新乡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