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14-08-07俞伟跃孙燕兰
俞伟跃++孙燕兰
义务教育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课业负担问题不仅涉及每位学生的自我感受、家长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治学理念,还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亦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及社会人才观的深刻影响,因此减负工作十分复杂。我们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综合施策,切实把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1.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总结梳理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施行情况,确定精简内容和教材难度降低程度。特别要纠正违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以及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整体设计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突出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统筹各学科,避免学科知识本位、内容简单重复。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放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去锻炼。
2.深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集团化办学,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落实义务教育入学改革要求,全面公开与招生入学有关的重要信息,严格禁止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参考与依据。重点规范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秩序,试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就近免试入学。探索学区制管理模式,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
3.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依据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学业完成情况,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指导意见,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积极完善高中阶段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参考的招生录取方式。提高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并完善操作办法,健全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公平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
4.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改变教师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中小学校要积极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关内容,减少重复讲解,通过主题式教学、调整课时等方式,加强课程融通,减少重复性学习内容。要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模块以及个性教学风格,构建多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开展作业研究,探索分层作业、作业套餐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5.深化义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切实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情况,真实、准确记录学生在校学习发展过程,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探究、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完善公示等诚信机制,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
6.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减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考核,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减负工作的考评,学校要将贯彻减负要求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密切家校联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作用,引导社区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减负管理和监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举报和曝光平台,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处罚细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减负工作不力、存在违规行为的地区、学校和个人进行查处和曝光。教育部将对全国各地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监测排名,把各地减负工作开展情况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等挂钩。
7.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改革。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大力加强班主任教师培训。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8.深化校外教育活动改革。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活动指导,充分挖掘图书馆、体育馆、美术室、实验室、操场等校内资源,整合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校外资源,结合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训、劳动技能锻炼、红色旅游、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要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和学工学农生产体验劳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要建设种植或养殖等劳动基地并开展丰富的劳动作业活动。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9.深化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改革。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从省、地(市)、县(区)、学校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自查督查工作。学校自查和县级教育部门督查要全覆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举报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区进行专项督查。教育部要对重点省份进行督查巡视,结果要向省级人民政府反馈,对一些减负工作不力,存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各地教育督导部门也要按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制定和完善本地挂牌督导的措施和办法,把学校减负工作情况纳入责任督学区日常督导范围。责任督学每学期需要发布联系学校减负情况的督导报告。
10.深化减负工作宣传引导改革。各地要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媒体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减负工作的宣传引导。面向社会宣传,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减负工作的复杂性,推动社会培训机构行业自律。面向学校、教师宣传,让主动改进教学方式,追求轻负增效、向课堂要效益成为广大学校、教师的自觉行为。面向家长宣传,积极引导转变教育观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学,科学安排学生课外活动,使“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正确观念深入人心,避免出现“教师减负、家长增负”和“学校减负、社会增负”现象。教育部要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轻负高质”的先进地区、学校和个人经验。
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家长而言,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社会而言,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教育自身而言,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拥抱美好的时光,获得自主的发展。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