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曲琵琶为学生

2014-08-07吴长海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弹奏琵琶语文课

吴长海

作为语文教师,尽管有1300多年“一篇文章定天下”的历史撑腰,尽管我巧舌如簧诱导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条条大路任你走”,可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在语文课上做数学、英语作业,或者把语文课当成“思维休息课”,睁只眼闭只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学生轻视语文课乃至语文老师,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有关,学生认为“花力气学成绩好不到哪里去,不花力气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执教《琵琶行》一文后,我敬佩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年老珠黄的琵琶女能把琵琶弹奏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实在令人震撼和折服。从此我开始追求江州司马夜闻京都女弹奏琵琶的传授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了,这正是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梦。为了能够朝这个目标迈进,我把美育和德育渗透进语文课堂,力求教学充满情趣与快乐,充满人文关怀与道德启迪。

还记得执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先生的散文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感情含蓄蕴藉、曲折深沉,意境超凡脱俗、高雅隽永。在教授本文时,我顺着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的一幅幅如梦境般美丽缥缈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欣赏那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轻雾,品味作品迷离恍惚、深沉抑郁的情调,进而从这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苦痛的独特意境中,明确作者那种难以名状的苦闷、彷徨、低沉。在一系列的铺垫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时知识分子的处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领悟作品那感人肺腑引人入胜的艺术美。

在教《论语七则》中关于“交友之道”的第六则时,我搜集名言“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诗“摔碎瑶琴皎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典故“高山流水”等素材,向学生阐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种对朋友数量上的最低要求,恰恰是对朋友的最高期待,引导正值青春年华,思想、人格和品性尚未定型的学生们广交良朋,慎交损友。

在讲授《冬天之美》时,为使学生领会作者对乡村冬天的热爱,笔者展示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寒假、雪天,整个村庄都被雪覆盖着,只有农家房屋上的烟囱冒着几缕炊烟,烟囱四周的雪融化了,露出湿湿红瓦,屋里一家人围着火炉说着笑着,其乐融融。在这样美好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对温馨家居的回忆和对乡村冬天的渴望。学生自然会投入地听讲课文,而且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又如《归去来兮辞》中作者所追求的“不为形役”的安静宁和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独自一人在书房里,随意地翻翻书、品品茶或是展望窗外。这种感情体验与陶潜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是类似的。

除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写作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学生的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成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美文发表出来,读者阅读、欣赏,引起心灵的共鸣,也是一种美。记得一堂作文课,我给学生示范有关校园生活的作文:“守望孩子成长是我生活的主题。在守望生命成长的岁月里,我真实地体验着蜡炬成灰的痛灼与幸福……我欣喜地发现,我逝去的青春年华已融入孩子美好的回忆和感恩的心灵。这份真实的情感,成为我坚守命运歌唱的动力源泉。年轮美丽地碾过纯粹而宁静的校园,又一批花样年华的孩子聚到我的面前,我将继续用雁鸣唤醒群山的激情守望孩子长成锦瑟年华。在这个生命成长的季节,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声音伴随我的欢乐与忧伤飘荡在我不灭的青春理想里。”读完后,学生很受感动,有人惊呼:描写得太诗意了。还有人高喊:老师,再来一篇。因为课堂的熏陶,我培养了一批爱好写作的学生,也培养了一批属于我的“粉丝”。

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我都力求达到京都女弹奏琵琶的效果。在我的课堂,多数学生屏声静气全神贯注地听讲,我也凭着青春的热情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也许就在这心心相印的教学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为人师的崇高与神圣、教与学的快乐和幸福。那种心领神会身心陶醉的乐趣是别的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也是我作为教师的幸福所在。

猜你喜欢

弹奏琵琶语文课
我和我的琵琶
语文课文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浅谈如何具有歌唱性弹奏钢琴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琵琶”和“枇杷”
小星星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