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约翰的中国医学事业成败

2014-08-07

传记文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约翰病人医生

关约翰的中国医学事业成败

关约翰在华南广东的医学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又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博济医院能真正成为一间现代化医院,博济医校能真正成为一所现代医科高校,他起了关键作用。但是,也由于他的缘故,医校停办,医院生存艰难,使广东的医疗与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大倒退,广东的医疗及医学教育的发展由走在全国最先进行列,到跌出全国先进行列,恰又遇上广东社会动荡时期,直到多年后广东的医疗及医学教育才得以恢复正常水平,最佳的发展时机却已错过。

初年的生活与立志

关约翰(John M. Swan)1860年9月1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格拉斯哥。他从小就想学医,但由于出身贫寒及其他许多障碍,只能靠自己艰辛备尝的打拼奋斗,克服障碍,追求理想。为了准备医学院的入学考试,他白天在一家杂货店打工,晚上在一位内科医生指导下学习。他做好了进入医学院的准备,就动身去了纽约,在那里他过着节俭的生活,最后总算实现理想,并养成对他后来的事业成败有重大影响的性格:强势、倔硬、执著。他的愿望是能够从事人道服务,所以医学传教事业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经过很长时间考虑终于做出决定,向长老会海外传教委员会提出了申请,并被长老会派往中国。

到中国去行医传教

1885年秋,年轻的关约翰携同新婚妻子乘船到广州,来追求自己的理想。

关约翰和他的妻子住在近代中国第一间西医院博济医院里,并在医院工作,也在近代中国第一间西医校博济医校内工作。本来照规矩,长老会的每个传教士都要花三年的时间学习中文。这项规定对于传教医生来说,执行起来要比牧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更困难,关约翰发觉自己也不能例外。第一年的时候,他的语言学习没怎么被打断;但是到了第二年,对他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增,开始严重妨碍他的语言学习。随着关约翰医生跟病人讨论病情的能力加强,他发现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医疗业务水平的确很高。他在第三年已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工作上。

既大刀阔斧又从细微处着手改革 为建成现代化医院医校奋斗

1887年,关约翰在医院被任命为嘉约翰医生的助手,逐渐崭露头角。1895年,他从美国休假归来后,继续在医院担任外科医生并共同负责领导工作,开始受到重用。1897年,医学会建议:“医院的账目和总体工作、有关男子部的医疗工作和助手及雇员等本地员工的指导,均应置于关约翰管理和控制之下。”1898年,博济医院建成为近代综合医院,创建博济医校的嘉约翰的医院职责被解除,说是便于他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创建精神病医院的工作。

当时关约翰比较年轻,更精通新的杀菌理论,而嘉约翰则比较老式,在手术室里也是采用比较古典的方法。关约翰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要比嘉约翰更先进。似乎,要把博济医院与博济医校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建成现代化的医院和办成现代化的高等医学院校,还得要靠更年轻、学识结构与专业技能更现代的关约翰来管理。这可能是医院的上一级主管起用关约翰取代嘉约翰的原因。1899年,嘉约翰医生辞去医院和医学会的职务,博济医院和博济医学堂正式交由关约翰主持。他除离职度假外,担任医院院长职务直到1914年。

随着关约翰在医院决策会议上所占份量的增加,可以看出一些明显变化出现在医院的日常工作、制度建设和设备改善上,医院着眼于更好地适应西医治疗,特别是外科的需要,遵循卫生灭菌的方针。一间从屋顶隔着玻璃照明的手术室建成。手术室的四壁和天花板都刷上油漆,以便经常清洗。施手术的医生和助手的双手都要彻底洗干净,并在防腐溶液中浸泡;使用的器械也经过仔细消毒。这些做法并不是他来医院后的创举,不过的确是他对这些做法重新作了强调。

那时的博济医院尽管已是一间综合医院,但毕竟与一所现代化医院还有距离。首先,医院里受过现代护校训练的护士、中国助手都很少,而且没有受过完整的训练。病人由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仆人陪伴着到医院来,还带着自己的铺盖和炊具。食物、衣物、额外的卧具和炊具就放在各人的病床下。住院期间,病人的饮食、护理、甚至常常连服药的管理,都由他们的未经训练家人负责。这样,在公共病房,甚至在有些人住得起的私人病房,不可能保持秩序、安静和清洁。这一状况是住院治疗初创时期不可避免的遗留状态,当时让病人带随从人员是一项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住下来。

关约翰接受医学训练的时代,在西医学校中正开始强调细菌在传染疾病中的作用及严格的消毒和卫生的必要性。“这位巴斯德(Pasteur)与科赫(Koch)及其追随者的热心门徒,观察了中国治疗病人和伤员的环境之后,心中难受是不奇怪的。”关约翰亲自动手改善医院环境。关约翰对医院的日常管理一直没有中断,还对将近3万人次求医者即时给予回应,11座楼房及相连房屋的维护、修葺和清洁,以及大量补给物资的供应,全都在极其节约地进行,并且接受主管医生的亲自监督。这显示了关约翰在管理上的非凡魄力、巨细皆顾的精细和仿佛用之不尽的精力。到1907年,关约翰已经全面负责医院的管理。

关约翰的性格相当复杂,他崇尚效率至上的信念。他监管了他那个时期的大量建筑,完成得又好又节约。他是一位非常认真、能力很强的内科医生,也是一位技能高超的外科医生。他还能鼓舞病人的信心,赢得病人的尊敬。他和他的夫人曾护理病人度过危险的伤寒病难关,有着忘我的工作热情。

但是,就在他卓有成就之时,他的性格缺陷也暴露出来。连赞赏他的人也认为:“总之,关约翰医生就是能量。许多时候他的急躁和粗暴给了中国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他极富同情心,工作仔细,精益求精。他除了在当时广州唯一的医院里的专业职责之外,还要为两间医院和一所医学院募捐。他虽然活动很多,但总是能抽出时间亲切接待乡间来的医生同行们;我们这些在乡村开分院的医生都非常感激他的指点、他的同情和鼓励的话语。由于跟他的家庭一起生活,我知道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宗教徒。大清早就做礼拜,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拿着圣经,就这样开始一个繁忙的日子。住院的病人听了他令人欢快的话语,常常也开怀一笑。很明显,关约翰医生除了医院的工作之外,别无所求。”

不可否认,关约翰长期艰苦卓越的工作,使博济医院及其附设医校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世纪初的中外声誉隆著。

“关约翰医生对乡村分院,不管属于什么教会和教派,都非常关注。他帮新的医生买药,多年来帮他们从医院的仓库挑选药物、包装。……阳江、连州、迳口,可能还有梧州和江门的医院,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在关约翰的关照下,广东至桂东的医院网络初步建立起来。他为岭南医疗卫生发展作出贡献。

“关约翰医生的众多职务包括中华帝国海关医生、沙面外国人社区医生,和美国领事馆的海港外科医生。他在医学上有极高地位。除了到城乡各地出诊,或者为了非常成功地募集捐款之外,他很少离开医院。”

里德夫人曾任博济医院助理医生。她回忆:“……医院做出了极好的工作,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我们在那里的几个月里,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控制跟许多病人一起来的、为他们做饭的亲属或仆人。关约翰正设法由一个总厨房供应伙食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关约翰家的孩子们上课,让关约翰夫人可以有时间去组织和监督这一部门。”

关约翰忠实地恪尽医生及医院院长的职守。“关约翰医生为1911年革命中负伤的士兵医治,他命令在医院服务的所有医生留下来,因为如果有伤员到的话,必须立即手术。我当时是关约翰医生的助手,也是唯一的女医生;我们非常忙,能够听到广州城里战斗的枪声。他走到我身边说,‘林医生,不用怕,如果战斗打到这边来的话,我带你到美国军舰上去。’……关约翰医生亲自巡夜,发现有人疼痛就给他药物,使之解痛并入睡。”

关约翰在医院的所有日子里,一直不倦地开展华人医生和护士的教育工作。他到医院前,这里已有一所学校,但在他眼中,它还不是现代化医科高校,这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员和足够的设备,还由于学生在学医前没有接受过合适的教育。他决心对医校实施现代化改革。

卓有建树

在关约翰领导博济医院及其博济医校期间,医院与医校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医学院。

医院在关约翰领导下成为一个现代化医疗机构。首先是医院物质上及管理上的现代化。进步特别表现在设施设备及其管理的改善上。1901年,安装了电灯,极大便利了工作。1903年,开凿了一口新水井,为医院用水提供了充足水源;到1908年,更连接上了城市的新供水系统。1903年,建立了一个存放所有东西的储藏室,发放东西要凭医生签字的指令。“实行这一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节约了日常开支,使医院的被服和一般物资在储存和管理上便利了许多”。1903年,购买了第一台性能可靠的消毒器;1905年,首次要求住私家病房的病人吃医院厨房的伙食,伙食费是每天一角五分。1909年之前没有蒸汽锅炉,这一年有中国朋友捐赠了一台,以便提供“杀菌和厨房的需要,同时大量供应一般用途的热水”,不过锅炉多年没有安装。1914年,安装了现代化的管道系统,手术室装备了全套消毒设施,建造了八间新浴室。1901年,建造了一座三层的新楼,供医院助手使用。“他们搬出医院主楼,可以腾出六间房间,增加到私人病房区供出租。”1909年,在医院的江滨花园建造了一座三室的平房,作为护士长英格斯(Ings)夫人的住所。1910年,医生住宅经改建,分成三个独立单元。医院设备之所以能得到扩充和改善,都是由于有中国人的特别捐赠。一个坚固的铁门框和入口、一个三楼大平台、整个覆盖一座主楼、价值4000元以上的扩充地皮。医学院的院址和用于创办医学院的18000元专项捐款,几乎全都是来自中国人的特别捐赠。

医院还实现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的现代化。当一个医生除了自己的专业职责之外还要管相当多其他事情,要料理本该交给医院伙食管理员的事务,甚至房屋的建筑和维修也要由自己担任建筑师和承建商,那就再也没有什么时间能顾及别的事情了。关约翰通过一系列管理改革,使医院管理达致现代专业化管理规范。

为了控制流向医院门诊的人流,1901年增加星期三为门诊日。

关约翰夫人接管了前面提到的一直处于不合格状态的医院厨房,有一位郭太太在协助她。1908年的医院报告热情赞扬了她们的工作。病人每人每天付一角五分钱,就可以得到“改进了的服务和丰富的伙食。供应的食物合乎卫生,还供应额外的中午餐。这个部门的所有费用,包括食物补给和厨房设备等等,都来自病人缴纳的食宿费;而在12月31日,这个部门的现金信贷余额有1345.31元。这是高效能管理与监督的成果”。同年,威尔森(A.G.Wilson)先生被任命为业务经理,使医生可以从设备和财政的琐事中解脱出来。

一个使医疗工作专业化的固定方案付诸实行。1906年,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关约翰、达保罗医生、安东(Anton)医生、安德森(Andersson)医生和博伊德(H.W.Boyd)医生,还有长老会及两位中国医生,在医学会的一次会议上,通过对医院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医院内医疗工作的调度不再由全体医务人员决定,而是交还给管理委员会。医院制度的现代化深层改革最后完成。第二年,达保罗医生和博伊德医生被他们的教会从医院撤出,关约翰成了唯一的外国医生,掌管医院事务。

在关约翰带领下,医院的医疗成果累累,这些成果在当时中国大多具开创性。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地人除病去疾、救死扶伤,使广东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1902年,做了两例卵巢切开手术。一个病人康复,但另一病人死亡。一个四岁男孩“各方面生长正常,但他的脊椎下部骶骨背后松弛地连着一个附生物,到医院来切除。这个块状物是先天的,其实是一个胎儿,但是在子宫内五个月的时候已经停止发育。这块东西毫无困难就割除了,病人健康恢复很快,解除了他小小生命被迫承受的负担,显得很愉快。伦琴射线不断发挥巨大的实际优势,特别是在枪伤和骨折的病例中”。

这一年5月,由拉茨拉格(Adolph Razlag)医生专门开展了一次麻风病治疗。患者被隔离在医院内一处与外界隔绝的部分。“由拉茨拉格医生执行和几位医生参与观察的这项治疗,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病人住院的数星期内,病情迅速改善。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士,患有充分发育的结合类型麻风,现在已经不时来访问(我们)了。在此期间,开始治疗七个月之后,其实是在过去四个月期间,他身上这种病的外部特征已经差不多完全消失”。

1903年,“一位难缠的病人,割掉了一个二十八磅重的卵巢囊肿;她对于休息和安静的重要性,持有跟医生完全不同的意见。手术后的第九天,她趁中国助手一时不在,上演了一出人间消失,走到医院码头,驾一艘小船过江去了河南,又从那里回了乡下的家里。数周后我们了解到,病人身强力壮,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结果。多半是由于这个病人所讲的美妙故事,同一地方又有另一例卵巢囊肿到医院来求医;割掉了一个三十六磅重的肿瘤,健康也恢复得很好”。

到1905年为止,共做了18例卵巢肿瘤手术、5例阑尾炎手术和一例绞窄性疝手术。

1889年的报告提到一个患腹部水肿的病人。“在许多做放液手术的病人中,有一个值得特别提一下,令人注意的是她每年都从乡下的家里到医院来做一次放液,如此做了二十一年。她现年五十七岁,除了腹胀引起的难受之外,身体和精神都很好。”1902年的报告里又提到了她。“这个病例值得注意的是,它说明面对几乎是延续终身的病理状态时,人的经济可以怎样作出调整。四月份的时候,她看上去跟往常一样;从腹腔中取出了四十磅浆液,十天后坚持要回家。手术后的六个月里,她声称她的病已经差不多全好了,只是在天气凉的时候还有些反复。”但是在1904年,“被称为我们的医院年鉴的钟太太终于不行了。与其说她是死于这个病,不如说她是死于自己轻举妄动。四十五年来她年年到医院来解除腹水。去年,她显然觉得到医院来的旅途太单调了,自己动手用一枚发夹来实行腹部穿刺放液手术,结果……致命的腹膜炎终止了她的生命”。

医院当时承担着粤汉铁路员工的医疗服务。虽然在1905年,建设停顿了一段时间,但在1908年还是分设出一个专门的铁路事故病区。医院的医生每周两次到广州武备学堂,直到1905年该校聘请了日本医生为止。

1909年,“疟疾没有去年那样流行。这种病用皮下注射药用奎宁的办法有满意的效果”。此前曾发生过一种奇怪的亚洲型恶性霍乱疫情,“一种在广州比较少见的病”,在1902年又接着发生了登革热疫情;以致“医院的大约一半工作力量被迫离开岗位”。1906年发生了严重的腹股沟鼠疫疫情。“这一年我们遇到了几例天花、几例白喉;但是造成最大灾难的疾病来看还是肺结核。到了晚期,有许多病人都是这样,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多只是解除他们的部分痛苦和使他们的生命稍稍延长一点。”

截止1909年,“这个医院医治的膀胱结石病例的数量很可能保持着世界纪录。由于手术后能解除痛苦的确实把握,给我们招致了许多远道而来的病人。过去一年诊治的这种痛症,数量之大超乎往常;其中儿童所占的比例更比往常要多,而且都康复得很好。尿道外切手术,无论是中间还是侧面切开,几乎用于所有的病例;除非结石特别大,否则我们还是用这种手术获得的效果最佳。在七十六例膀胱结石手术中,有四例死亡。其中两例的病情是没有希望的,有一个已经七十多岁,长了一颗很大的结石”。医院通过手术,对这种在华南如此流行的疾病进行施治,做这种手术的患者中,年龄从两岁到70岁都有。

由于关约翰不懈的努力,博济医院在他主管医院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疗与管理的水平均居全国领先行列。博济医院以崭新现代化医院面貌出现在中国华南。

在关约翰的领导下,博济医校建成为现代化正规高等医科院校,建有独立校舍。新校舍于1902年建成,为广州当时的新式楼宇。1904年9月,博济医学堂改称南华医学校,正式在博济医院挂牌。南华医学校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一所西医高等院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外籍教师7人,中国教师6人,在校肄业学生达50人。

性格与政治态度的缺陷是他事业失败主因

在关约翰掌管博济医院的时代,医院常被称为“关约翰医生的医院”这有利关约翰施展自己的理念,实施对医院与医校的一系列关键性改革,对医院与医校能达到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有决定性意义。但这也造成关约翰大权独揽,使他能够在管理上专断独行,最后铸成医院与医校的悲剧结局。

博济医院后来陷入困境,也许与嘉约翰和关约翰两人无法合作,医院欠缺像嘉约翰那样润滑调和关系的人有关。

首先,嘉约翰和关约翰之间对中国人态度上分歧很大,两人对“擅自占地者”权利问题有不同意见,这是他们之间的许多分歧之一。这实质是对中国老百姓的态度问题,关约翰不认可嘉约翰对中国下层民众的同情与怀柔的态度,而是抱着受殖民主义影响的高高在上的对中国人态度。两人已经无法一起工作。与医院内外中外各界关系良好的嘉约翰医生,于1899年辞去医院的职务,让关约翰继续管理。关约翰无疑具有把博济医院与博济医校建成现代化的医院与医校的学识结构与专业水平。然而,管理好一家医院与一所高校,毕竟不能仅靠技术水平与业务水平,还得靠管理者的领导协调水平、待人接物的本领,在当时历史背景独特的中国,还得有与中国各界搞好关系的能耐,有了解并顺应中国变化的大势的能力,关约翰没这些本事。

关约翰热切希望能更直接地宣讲福音,更有效地对病人施加只有一个传教医师才能施加的影响。宗教虔诚是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动力,他是真心诚意为了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而向病患者宣教。但是,一旦他将自己的信仰以强力推行给中国人时,性质就变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每个星期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关约翰医生夫妇都会邀请朋友们聚集到医院的会议室,请传教师来宣讲福音。……关约翰医生亲自巡夜,发现有人疼痛就给他药物,使之解痛并入睡。但是在病人入睡之前,他教他们怎样祈祷。”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利用病人最痛苦、最虚弱、最需要帮助之时,让患者接受一种信仰,是有悖医德的,后来也激起医院外人士与医院内部分医务工作者及博济医校学生的不满,酿成事变,导致医校停办,医院运转困难。

关约翰是一位耐心细致的好医生。他一身兼任内外科医生、院长、业务经理、出纳员和苦力领班。他富有为医学传教事业献身精神,埋头苦干,不图名,不图利,而且才华横溢。但是他不善于分权给别人,而是坚持事必躬亲,监督一切。他的同事们,都是一些非常能干的人,对他的专权都有不满,觉得工作没法做下去。外国员工们感到跟关约翰合作非常困难,以致所有人都辞了职,从医院到学院竟没有一个人留下来。中国医护人员更受不了他。随着人们一个个离开,管理委员会开始认识到,医院医校要生存下去就不能再由他唱“独脚戏”了。但为时已晚,医校停办、医院最终也难免停办,已成定局。

在1907年,达保罗医生和博伊德医生退出,而在1909年长老会又撤出了对关约翰的财政支持。

关约翰的晚年正逢中国发生翻天覆地转变的大时代,中华民族在列强屈辱压迫中奋起斗争,中国的民族主义激情澎湃而起,在外国人一统天下的西医领域,中国人也开始争取应有的权利。中国人在医院和医学堂与管理层也发生摩擦。关约翰对此表现出唯我独尊并轻视中国人的优越感与绝不退让的偏执,使得摩擦激化成不可调和的对抗。

关约翰的失败,首先在医校开始。1909年春,由于当时博济医学堂的学生反对学堂不合理的措施,举行罢课。学堂的负责人关约翰专横地镇压学潮,开除学生冯膺汉、徐甘澍、方有遵等人。学生坚持不复课,他就极不负责任地将学校停办。博济医院可说是中国现代化医学教育之母,从这中国西医的殿堂走出中国最早接受现代化系统训练的医生,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最先于此系统地传入中国,现在它的医学院却不得不关闭了。“这是医院历史上一个黑暗时期。”

关约翰最后在博济医院成了孤家寡人。1914年1月,关约翰向医学会递交了辞呈,辞职被接受,他在5月离开了医院。不过他并没有离开广州,而是在城东郊区建造了一间私人医院,在那里行医到1919年。这一年他去到美国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而去世。

关约翰的中国事业的失败对广东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影响

关约翰的中国事业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及一间医院和一间医校的失败,而是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挫折与大灾难。医校停办,医院发展倒退,进而使广东的医疗事业与医学教育事业大倒退进入历史“黑暗”时期。

博济医校停办后,广州的另一所医校光华医学堂实际上也未正式开办。这时,博济医校未毕业的在校学生面临失学,便组织起来,奔走吁请广州绅商和各界人士相助,清末广东知名人士捐募资金,关约翰的同事达保罗,也出面协调开始创办广东公医学堂。它直到20年代中期才成为一所完全意义上的现代高等医科院校。博济医校则多磨多难地延至30年代中期,才以岭南大学医学院名义复办。在广东医学教育倒退混乱的数十年间,正是世界医学水平日新月异,中国的医学与医学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广东医学教育没利用上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机,取得本应有的发展。

博济医院也让关约翰折腾得奄奄一息,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机。到医院缓过气来,美国及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教会无力向医院投入资金,广州又处于当时中国的革命中心,思潮激荡、社会动荡、政情变幻,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及各种动乱战事接连而起,医院一度停业。

猜你喜欢

约翰病人医生
谁是病人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窗 前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