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14-08-06邵伟隆定海
邵伟 隆定海
摘 要:随着城镇化发展,六安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富余闲置问题,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限度,劳动力转移也理应如此。然而事实上六安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已经产生了转移过度现象,盲目过度转移不仅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更导致农村产生了留守儿童与妇女、留守老人、土地闲置和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显然会对地区农业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而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研究应对之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49-03
一、相关文献综述
从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国内外学者围绕劳动力转移的课题已经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就国外而言,目前影响最大的依然当属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的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模型”[1]。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在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后提出的“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在《人口流动、失业和发展、两部门的分析》,阐述了乡村——城市转移模型[2],文中对前人的传统理论做了深入补充,引进了人口转移与失业关系的研究,建立“托达罗模型”。除此之外,还有乔根森二元经济发展模型、钱纳里—赛尔圭因多国模型等。这些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过程和作用,但是因为受到时代局限性,这些理论都没有能够针对因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和农村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展开详细分析研究。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有了很好的借鉴,相关理论研究也很是丰富。可是就整体研究成果而言,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方面,而对于在因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上成果有限,这主要有以下几点:侯云风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虽然仍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3],一方面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但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由剩余转移发展到过度转移,必然会导致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另外,高士亮和段成荣等人的研究也都同时指出了农村人口的过度流失会对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现实挑战,如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下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等。
二、六安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六安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出。根据201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可以看出:2011年六安市全市总人口有709.5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六安市农村人口数为610.01万人,农业人口占到了人口总数的85%,而流出人口占到了总人口41.41%。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六安地区的农村流出人口数量大、比例高且男性劳动力数目多于女性,从流向来看绝大多数的流出人口流向了外省,比例高达79.8%,这些流失的劳动力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已经从“剩余转移”在向“过度转移”演变。
除了对总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外,笔者还专门进行实地调研。具体选择了在六安市舒城县进行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信息表明,受访者家中有青壮年外出务工的问卷共有176份,占到了总数的88%。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反馈,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流出。
三、六安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导致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成为社会问题
六安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基数大。可是,近年来伴随农村青壮年普遍流失,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和妇女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笔者走访的125户发现其中存在家庭成员留守现象的多达98户,占到了走访总数的78.4%,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与妇女的存在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家庭问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目前来看,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是教育和安全问题,有多重案例显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犯罪行为与父母的教育缺失存在很大关系。另外,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监护,时有发生溺水、火灾等安全事故。
对留守妇女而言,夫妻双方的长期两地分居极易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继而引发离婚。更有甚者,不堪忍受生活压力而选择自杀等极端方式。例如,发生在2010年底的六安金寨“12·24”特大杀人案就曾震惊全省。2010年12月23日,死者陈霞以带13个月的儿子打预防针为由将其带出家门,并以为女儿买衣服的借口将女儿带出校园。当晚6时后,有村民发现其13个月大的儿子被人用泥土掩埋致死,而陈霞本人及女儿亦陈尸塔儿河大桥的西侧与东侧。事后经公安机关全力侦破,陈霞的一双儿女均是死于陈霞之手,而其本人亦属于跳桥自杀。为什么陈霞会选择残忍杀害一双儿女后自杀?虽然陈霞已死,此事成谜,但是据公安机关调查发现,陈霞的极端行为与丈夫常年外出务工,本人长期负担沉重、生活压抑有直接关系。
(二)农村老龄化严重
据安徽省2012年统计年鉴显示:六安市65岁以上人口有69.5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12.3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2个百分点,这表明六安市人口老年化问题严重,养老形势严峻。目前,政府部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主要还是将探索方向集中在城镇方面,对于农村养老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伴随着农村青壮年的过度流失致使农村的养老主体普遍缺失,许多留守老人处于有子女而无人养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子女迫于生存压力无力将父母接在身边赡养,另一方面出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农村养老院在数量上的不足与质量上的缺陷,留守老人宁愿留在家里养老。农村的留守老人往往是小病靠忍、大病等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预计未来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还将愈演愈烈。endprint
(三)农村人才严重流失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单向流入城市。就六安市而言,其中外出人口数超过了总人口的41%。一般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出是该有限制的,最好能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但事与愿违,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几乎带走了属于农村的全部优质人力资源,严重的人才流失不仅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更不利于像六安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市的发展。
(四)农业生产缺乏壮劳力
当前六安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总体偏低,全市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依赖传统或半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仍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但现实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留守妇女及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而青壮年的男性劳动力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农村大量土地处于低产状态[4],因劳动力流失导致的土地资源荒芜浪费情况在笔者所调查的六安地区并不少见,这迫切需要得到作为农业大市的六安市政府重视。
(五)部分农村地区治安环境恶化
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外出,较多的是由孤寡老人留守,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作案创造了机会。近年来,在六安偏远农村屡有发生骗、抢、偷等治安事件,不法分子利用老人警觉性低,大肆在农村地区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偷抢村民财物等。一方面由于警力资源有限,及时打击难度大;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农村青壮年普遍缺失,无形中助长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四、破解六安市劳动力过度转移带来不利影响的对策
(一)六安市要增大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就当前农村因为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不利影响而言,人员的过度转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能引导六安区域内的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在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基础上,尽可能吸引并留住一批农村青壮年自愿在家乡就地发展,那么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究竟应当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呢?
1.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经过多年在外打拼,相当一部分早期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已经掌握了一定财富。对于这一部分人当地政府应当尽力争取,从政策到资金都尽量给予支持,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这样不仅能留住人才支援当地农村经济建设,还可以带动和吸纳一批人直接在家门口就业。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据调查,六安本地有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是因为在当地难以找到合适就业机会,所以如何增加优质就业岗位就成为了吸引劳动力留下来的关键。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既符合我市城镇化发展大趋势,又有利于劳动力就地安置,发展当地经济。发展乡镇企业不仅避免了劳动力盲目地向城市转移,还使得在当地就业的农民可兼顾家庭,大大缓解了留守家庭的矛盾。
3.重视发展农村教育
随着农村家庭一胎化普及,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而当前分布在六安市农村地区的教育力量远落后于城镇,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吸引一部分家长集中进城的重要原因。所以,政府要适时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更多愿意留在家乡发展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其次,政府还应当重视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当地的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与城市相比,当前六安地区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多仅能够满足通电、通路的基本需求。因而要想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在农村生活,就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通电、通路基础上争取实现部分地区通水、通网,同时要加快小村庄合并,统一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监护和留守妇女的心理疏导
留守儿童由于大多处在家庭教育盲区,因而学校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数目庞大的大市,六安市政府应该适时增开一批寄宿制学校,专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定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除此之外,对于不愿寄宿的留守儿童,除了应当要求主管教师做到定期家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政府还应当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与关爱中。
对于留守妇女的帮助,笔者认为应当主要集中在对其心理疏导上。留守妇女由于要长期独力承担生活重担,精神压力大,易产生负面悲观情绪,如果负面情绪不能及时有效排解,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继而可能会导致部分留守妇女走上极端。所以,广大基层政府应担起责任,尤其是基层的妇女工作者。一方面,村政府可以利用集体活动场所在业余时间组织广大留守妇女参加心理讲座和文娱活动,让大家能够敞开心扉,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妇女工作者要走村下户,及时深入留守妇女家中了解情况,帮助她们排忧解难。
(三)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与帮扶
根据笔者走访调查了解的情况,当前六安市农村地区的留守人员群体中老人占绝大多数。他们中的大部分除了要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必须兼顾孙辈,但自己却因为子女外出而无所依靠。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养老问题变得迫切需要解决。对于留守老人,除了定期地对他们组织关爱帮扶活动外,还要增加农村地区养老院数量,提高养老院服务水平。
想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光靠硬件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与农村老年人权益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免费吸纳全体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标准,降低大病救助的门槛等。另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资金的参与社会养老,既能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又能传递全社会敬老、爱老、养老的正能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度转移,尤其是青壮年普遍流失,导致了六安地区农村劳动力质量的急剧下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变成了老弱群体,土地的边际产出下降,荒芜闲置在所难免。在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农业生产正常不受影响,实现六安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首先,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根据中国目前实施土地政策,农民只有土地的承包权,并没有所有权,加之土地流转政策滞后,土地要想实现自由流转还很困难,更谈不上利用市场手段来自由配置土地,这样土地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甚至导致土地闲置荒芜。所以,要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除了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外,还必须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将土地在耕地面积安全线内自由配置,将土地分配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早日实现六安市“农业强市”的目标夯实基础。
(五)加强对农村治安犯罪打击力度
对于农村治安环境的治理,一方面需要基层民警加大对农村留守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教群众识别骗子的常见诈骗手段和盗窃方式,提高广大留守人员的防骗、防窃意识;另一方面更需要公安部门加大对农村治安犯罪的违法打击力度,要对犯罪分子形成震慑力,无论案情大小,坚决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稳定的治安环境。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六安市的农村劳动力过度向城市转移已经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虽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以城镇化为重点,但是绝不可以就此忽视农村的发展需求。目前六安市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告别了劳动力剩余的时代并逐步向劳动力短缺过渡,因而在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上必须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合理加以引导和控制,在满足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要设法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储备一定的优质劳动力资源,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 张宏丽.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24-125.
[3] 潘继南,张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9,(4):257-258.
[4] 孙博.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2,(9):12-13.
[5] 钱晓康,等.安徽统计年鉴(2012)[EB/OL].安徽省统计局网站,2012.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