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住院患者治疗药物横断面调查
2014-08-06成孝林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3
成孝林,肖 林(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3)
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改变,药物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安全使用精神药物已成为目前临床的用药趋势[1]。随着新型药物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治疗精神疾病的用药谱正发生着新的变化。横断面调查是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调查结果[2],在药物使用分析研究中应用普遍[3,4]。开展横断面调查,可较准确地掌握药物使用的现状及趋势,有利于发现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为了解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2012年3月20日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了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横断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2年3月20日本院所有精神科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住院患者,共294例,其中,男性170例(57.82%),女性124例(42.18%),年龄14~81(44.1±16.4)岁。
1.2调查方法 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当日住院患者的住院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所用药物名称、剂型、用法、用量等处方信息。对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及苯海索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疾病诊断情况 294例住院患者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最高,心境障碍次之,具体诊断情况见表1。
表1 294例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情况
2.2总体用药情况 统计294例患者入院当天共使用了1 034种药物,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51种。其中,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及苯海索等精神药物使用了614种,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09种。精神药物以二联用药的比例最高,见表2。
表2 294例患者精神药物联用情况
2.3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合并使用情况 294例患者中,有290例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和(或)抗抑郁药。其中,有228例患者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有34例患者仅使用了抗抑郁药,有28例患者合并使用了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的合用情况见表3。
表3 290例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的合并使用频度
2.4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 294例患者中,有256例使用了354种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38种。抗精神病药使用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奥氮平、氯丙嗪,见表4。
表4 354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
2.5抗抑郁药物使用频度 294例患者中,有62例使用了77种抗抑郁药,抗抑郁药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24种。抗抑郁药使用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帕罗西汀、米氮平、氟伏沙明,见表5。
表5 77例抗抑郁药的使用频度
表6 290例苯二氮类、心境稳定剂、苯海索的使用频度
3 讨论
目前,针对各类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药物治疗。为了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无论是首发、复发,还是急性发作患者,都应选用不良反应轻、便于长期治疗的药物[5]。并且,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疾病的防治中,倡导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的单一用药原则。多种药物合用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将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控制和预防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
3.1总体联合用药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总体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51种,精神药物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09种。从表2中可见,精神疾病合并用药现象比较普遍,联合用药的比率达74.15%,高于诸妹军[6]报道的结果。这可能与住院患者病情较重,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症状有关,但随着用药品种数的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应当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3.2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及用药趋势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38种,抗抑郁药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24种。从表3数据可见,抗精神病药单一使用占64.91%;二联用药为32.64%,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阿立哌唑+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利培酮+喹硫平;三联用药的比例仅为2.63%,都为口服药加注射剂用于控制急性发作的病例。显示用药比较合理,符合《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所倡导的以单一用药为主,当需要合并用药时,以选用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联用为适宜的原则。抗抑郁药单一使用占70.59%,二联用药比例为29.41%,以米氮平+度洛西汀、文法拉辛+帕罗西汀等为主,符合《抑郁障碍防治指南》所倡导的尽可能单一用药,当需要联合用药以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的原则。
从抗精神病药使用频度来看(表4),典型抗精神病除氯丙嗪外,逐渐被以利培酮为代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取代。新型抗精神病药因其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高的依从性已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奥氮平使用率占了全部抗精神病药的60%以上,可与美国50%以上的患者[7]接受新型抗精神病治疗相比,这一结果说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取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成为治疗精神疾病主要药物的趋势。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等因市场供应的原因,在临床上已不见使用。而作为非典型抗精神药的代表药氯氮平,在本院的使用频度仅为9.32%,与国内报道的使用频度为26.18%[6]、28.5%[8]有显著差别,这可能与本院医生掌握氯氮平的临床适应证差异有关。
抗抑郁药发展迅速,品种日益增多,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抗抑郁药的使用频度来看(表5),传统抗抑郁药在临床上使用日趋下降,已被新型的抗抑郁药完全取代。新型抗抑郁因有半衰期长、服药次数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临床医生和患者更乐于接受。
苯海索具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作用,能缓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本调查中使用苯海索为90例,合并使用率为30.61%。其中,与典型抗精神病使用26例,使用率8.97%,与非典型抗精神病使用64例,使用率22.07%,高于国内的相关报道[9]。由于苯海索能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应在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的情况下使用,而不应该作为常规或预防性的治疗使用,提示临床医生对使用苯海索的适应证需严格掌握。
3.4不合理用药分析 调查中有3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一是伴有其他疾病患者的药物选用问题。对糖代谢和脂代谢影响较大的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长期使用容易并发其他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有4例伴有糖尿病、5例伴有高血压患者使用了氯氮平或奥氮平,可能与患者病情较重,其他药物疗效差有关,但医生在选用药物时应就这些药物对糖代谢和脂代谢影响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二是抗抑郁药的联合使用问题。《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主张,当需要联合使用抗抑郁药时,应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其中有2例患者联用氟伏沙明与舍曲林,氟伏沙明、舍曲林同属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作用机制相同,应为联合使用不当;三是超剂量使用的药物问题。此外,各有1例患者使用喹硫平、阿立哌唑、曲唑酮的日剂量超过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最高剂量。超剂量用药不但要有充分的依据,而且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会很被动,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和安全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 诚,宇 红.谈谈精神科合并用药的问题[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16(3):183.
[2] 江开达.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4.
[3] 司天梅,舒 良,于 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206.
[4] 王大力.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J].海峡药学,2012,24(4):208.
[5] 舒 良.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5.
[6] 诸军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药物时点调查[J].上海医药,2011,32(10):487.
[7]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4.
[8] 龙 森,王泽民,何 敏.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6):807.
[9] 邵 莉,成孝军,刘桂霞.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