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女独立团武艺总教官何子友的烽火岁月

2014-08-05何广华何明圆

党史纵览 2014年7期
关键词:独立团五毒红军

何广华+何明圆

少林是佛教武林泰斗,武当是道教武功圣地,他们代表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之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许世友毫无疑问是深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入少林习武,练成了一身绝世武功,更是为他的戎马生涯罩上了神秘的光环。

然而,武当侠女何子友的传奇经历却鲜为人知。她武艺高深,是武当太和门第十二代传人,曾被列入《中国武术史》,是目前中国武术界年龄最大且资格最老的女中豪杰。她身经百战,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武艺总教官,曾单挑“山大王”, 拳打匪首“黑七”,横扫马匪骑兵,被誉为“何铁拳”、“双枪何奶奶”。她战功卓著,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江泽民总书记曾亲自登门看望慰问,是至今仍然健在的且享受军级待遇的老红军。她历尽艰辛,三过草地,喋血皖南,经历过数十次战斗,多次负伤,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二师师长和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的遗孀……

“生来孱弱瘦小,练就绝世武功,土匪顽敌丧玉手,方知五毒高强,笑中藏刀不露,棉里裹针锋芒,我军第一奇女子,英雄万古流芳。”这首《西江月》是一位网友给何子友填的词。95岁那年,何子友将早年拜师学武时,恩师李德源送给她的明宣德年武当山真庆宫道长邓坤伦祖师手抄《太乙真人十三势拳剑著录》《太和君子剑图说》和明崇祯年佚名抄本《刘青田剑法集成》等29册,赠送给了当地一所武术学校。如今,年愈百岁的何子友仍然习武不辍,每天早晚都要击打一个内装石子的练功袋。习武,已成为这位巾帼老英雄一生的爱好。

走进一代侠女何子友的世界,百岁红军叱咤风云的岁月、刀光剑影的年代和戎马倥偬的历程犹在眼前……

身怀绝技的武当传人

何子友,四川苍溪人,1913年2月出生于该县回龙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出生那天起,何子友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10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万般无奈之下,经宗人介绍,父亲把她送到苍溪城内的“景武拳房”去当勤杂工,从事烧茶、扫地等力所能及的活,混碗饭糊口。红军解放了苍溪后,她的父亲担任了乡苏维埃主席,后被反动派杀害。四川人爱以“老子”自称,何子友一跺脚、一咬牙:“老子一定要报仇!”

据民国时期续修的《陶氏宗谱》残本《武技卷》记载:“民国12年,有何氏女,名子友,苍溪回龙场人,初入景武拳房,以杂役用,有天赋,后师从李德源习武,12年足不出户,习得‘排五毒殛手诸功,既成,一日外出,未归……”

“景武拳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是清末武举,官把总、千总的陶鸿恩和同是清末武举、官銮仪卫治仪正的九弟陶鸿熙创办的,聚集了原清廷高官家中的护卫镖师和各类武术高手20余人,包括少林、武当、峨眉等派的不少传人。他们有的在“景武拳房”收徒传艺,有的因一时落难而寄身于“景武拳房”,个个身怀绝技、功夫了得。其中,尤以武艺总教习李德源武艺最为高强。

李德源系山东蓬莱人,排行第五,清代同治年间因避难从山西太原府逃到苍溪县,寄身在“景武拳房”。因擅长“排五毒殛手”绝技(即民间流传的“五毒死手”),而名震川、陕、豫、鲁、晋一带,素有“北派圣手李老五”之称。排五毒手功法历来被武术界所推崇,在清代中晚期曾被圈内行家誉为“第一杀手”,其实战威力被世人所公认。光绪年间,太和门第十一代副掌门黄春燕,曾以排五毒手诛杀强奸民女的铁佛寺挂单武僧“张霸王”而名扬江湖。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夫子庙调查民情时被3名刺客跟踪,其女保镖尹锐志、尹维俊姐妹见状,使出“五毒手”一招制敌,轻松生擒刺客。

当时,何子友常与李德源的女儿李莺莺玩耍,李德源对其暗中观察,认为何子友虽身体孱弱,但反应灵巧,于是破例收其为义女,作为“入室弟子”,并将绝技传授给她。

在义父的悉心指导下,何子友先练腰、腿、桩、鼎之武艺根基,一年后学练“齐鲁十二路潭腿”。待到13岁那年,学练“邓氏五凤齐鸣术”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重内功,并从“雕志保阳插地花”一直做到了“鸾凤和鸣阴阳术”。还辅助学习了拳术与兵器项目达30余套,诸如武松铐子拳、雁尾单刀、君子飞凤剑、雁门神枪、分水蛾眉刺等。从15周岁起,她开始潜心学练“排五毒殛手”这一秘技,每晚做满“二十排手”后方才休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子友足不出户地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高超的真功夫,成为武当“太和门”第十二代传人。

1923年底的一个晌午,何子友和李莺莺一起到大山中采草药。由于时逢乱世,山中经常有盗贼出没,虽已中午时分却依然难见路人。行至一山坡转弯处,突然从树丛中蹿出两个面露杀机的持械强盗,高喊留下买路钱,何子友见状怒喝一声:“格老子找死来了!”在身形闪动间使出“排五毒殛手”,分别在二贼的穴道上各戳了一下,当场就将两个毛贼送上了西天。从此,何子友名声大噪,当地甚至邻县的各种势力都来找她,力邀其为他们所用,但都被她一口拒绝。

20岁生日那天,何子友正在“景武拳房”默诵“排手秘方名目”,接到家里托人捎来的口信,要她迅速返回乡下。于是,她在若干名师兄弟的陪护下,连夜赶回了回龙场。原来,是当地党组织吸收她去做情报传递工作。不久,她又加入了红军游击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双铁拳打天下,满腔热血闹革命。凭借一身武艺和一身胆量,何子友在数十次与敌人短兵相接中化险为夷,出奇制胜,打出了武当侠女的威风,从而升任红军游击队侦察小队长。

威震敌胆的红军女侠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千里西征转战到川陕边区,趁四川军阀酣战之机,于12月,底相继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正式成立。同年7月上旬,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在文昌宫(今苍溪县文昌镇)建立,红色之火在大巴山熊熊燃烧,川陕苏维埃政权大旗迅速漫卷苍山溪水……

“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跟上队伍打江山,要问领导是哪个,他的名字徐向前”。唱着这首红军歌谣,何子友所在的游击队于1933年10月全部转为红军,后来她又被编入妇女独立团。由于作战勇敢,机敏顽强,加之有一身好功夫,何子友不久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百步之内,弹无虚发,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何奶奶”,很快被提拔为班长、侦察排长,1936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次,何子友带领3名队员化装进县城“抓舌头”,不料在城门口受到敌军的严厉盘查。一个“小头目”见问不出什么,便掏出手枪向何子友敲诈钱财。何子友不动声色,忽地探出左手叼住那“小头目”的脉门,使他动弹不得,同时伸出右手照着另一个敌人的要害打去,令其当场丧命。其余敌兵一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何子友大声喝道:“谁敢过来,老子就要他的狗命!”众敌兵吓得瑟瑟发抖,眼睁睁地望着他们的“小头目”被红军掳走……

还有一次,何子友带领6名女战士到大地主刘万财家去“借”粮。刘家护院拳师30余人挡在门口,其中一位壮年拳师手持一根粗长乌木镶铁棍棒,凶神恶煞地拉开架式,并扬言“谁能敌得过此棒,谁就可以任意出入刘宅取走粮食”。何子友闻言冷笑一声,随即迈步上前,用一招“饿鹰扑食”夺得木棒,继之双手“提劲”,用棒猛磕自己的腿部,只听得“吧嗒”一声,木棒顿时断为两截。那壮年拳师不服,提出要与何子友比试拳脚。谁料仅一个照面就被何子友的“五毒殛手”打倒在地,半晌难以挣扎起身。其他拳师则面面相觑,不敢上前,刘万财一看不是红军对手,只得乖乖下令开仓匀粮。

1933年11月,妇女独立团与兄弟部队各派出3名侦察员,到敌人重兵把守的一县城去执行任务,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当侦察员们分头出城之际,遭到敌人反复盘查。何子友和3名侦察员在重创数名敌兵后夺路而去,但兄弟部队的侦察员却惨遭敌军杀害。为此,妇女独立团及兄弟部队作出决定:要求每一位指挥员与战斗员都要掌握一套制敌本领。于是,妇女独立团转移到深山里集中练兵。团首长特命何子友担任武艺总教官,传授全团指战员武术拳法等。通过—个月刻苦训练,女战士们的实战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这年春天,部队路过大金山脚下集镇时,接到当地群众密报:敌人设下了埋伏,准备一举消灭妇女独立团。于是,侦察排长何子友奉命孑身前往金山镇侦察敌情。当她步入集镇哨卡时,刚好碰到一个敌兵在抢夺一个商贩的烟酒杂货。那敌兵胸前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引起了何子友的注意,于是她故意上前搭讪。那敌兵便命何子友扛一箱烟送往团部。何子友暗暗高兴,随着敌兵往其驻地走去。行至无人处,她一个箭步上前,出左手抓住敌兵的公文包并用右手照其猛击一拳。敌兵只怪叫一声便被打倒在地,而何子友则背着公文包扬长而去。通过公文包中的文件,妇女独立团掌握了敌军部署,迂回到敌人侧面,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一个深秋的黄昏,上级命令何子友带领全排战士,会同二营的一个排去深山剿匪。我军两个排的女战士共100多人,而土匪却多达500余人。何子友带着全排悄然潜入敌巢,她让战士们先隐蔽在暗处,自己则摸进匪首的屋内,凭借“排五毒殛手”,瞬间便制服了曾在川陕一带作恶多端、当地百姓恨之入骨的匪首“黑七”,500多名土匪见“黑七”被擒,群龙无首,只得缴械受降。

1934年秋季,何子友带领3名女侦察员化装成艺人,前往某县城去抓“舌头”。当时正值县城赶“庙会”,热闹非凡。何子友看见一个身穿便装的胖子,带着一名副官及4名卫兵在街上闲逛,于是决定拿下那胖子和副官。由于敌众我寡,何子友让3名女侦察员分别擒拿胖子与副官,自己则徒手对付4名持短枪的卫兵。她鼓励大家说:“别看敌人多、又有枪,但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靠突袭就能取胜。”就在战友们制服胖子和副官的那一瞬间,何子友冲向敌卫兵并高喊:“一班从左,二班在右,别开枪,抓活的!”乘着敌兵发愣之际,她接连打晕2名敌兵,并缴了另外2名敌兵的枪。后来经审讯,才知道那个胖子原来是敌“剿共”指挥部的特派员。团首长从他口中了解了许多重要情报。为此,何子友和3名女侦察员受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表扬。

长征途中,妇女独立团准备开进一座大山休整,却遭到当地一个“山大王”的堵截。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敌军正以3个团的兵力向妇女独立团追来,而我军由于长途征战,兵疲弹少粮缺且伤员近半,如果强行进山势必发生冲突,且不符合红军政策。关键时刻,团长陶淑良决定带着何子友进山与“山大王”谈判,如果实在不成再作打算。谁知,那“山大王”虽然同意红军进山,但却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比武定夺!好个何子友,只见她迅速拉开架式,用“排五毒殛手”的掌法接连撂倒3个壮汉,且都是在一至二招中用拳击倒击晕对方,这下,“山大王”无话可说了,只得为红军让开道路。

还有一次,何子友带领10多名女战士殿后收容伤员,不料却与马匪的侦察部队遭遇。一时间,双方混战一团。20多个马匪骑兵见我军仅有10多名女兵,就打算调戏她们。他们每二三人分为一组,把红军战士分割开来,驱使战马围绕跑圈吓唬她们。其中3个敌骑兵气势汹汹地把何子友团团围住,并挥舞着马刀不停地在沙土上划拉,顿时尘土飞扬,人影朦胧。何子友眼疾手快,使出“五毒殛手”照着敌人战马的腹部猛击一掌。但见掌落马惊,3个敌兵先后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成了何子友的俘虏。马匪们顿时惊呆了,一个“小头目”忽地打了声口哨,敌骑兵拖着一溜尘烟狼狈逃走。

历尽艰辛的将军夫人

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后,一起过了雪山到达毛儿盖。随后中央红军从右路绕松潘、过草地到达班佑;红四方面军从左路本应由卓克基经阿坝、出草地到达班佑。然而,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北上的命令,擅自率领部分红军南下,向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一带退却,自立伪中央,进行分裂活动。

何子友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一拍胸脯:“张国焘不是好东西,老子不跟他走了!”妇女独立团许多女战士也一起响应。但是茫茫草地,皑皑雪山,加之敌人围追堵截,她们只好打消了念头。

第二次过草地,路上的野菜没有了,河塘里的鱼儿也没有了,红军只好用能吃的草根、树皮来充饥。天寒地冻,战士们就披上牛羊皮,或身上捆一把杂草御寒。有的战士走着走着,一头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一路上随处可见被饿死、冻死、累死、病死的红军战士,好多战士穿着草鞋跋涉在冰天雪地中,双脚被冻得皮都没有了。何子友说:“每当想到这些牺牲的战友,心里就特别难过。”

红军到了甘孜以后,经组织上介绍,何子友认识了周子昆。

周子昆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素以骁勇善战著称。北伐战争参加过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屡立战功,升任营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4月上井冈山,历任红四军教导队副队长,红六军第二支队支队长,红三军参谋长、军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独立二十二师师长等职。

一个周末傍晚,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一孔窑洞里,何子友与周子昆喜结良缘。

婚后,担任红军大学军事队队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等职的周子昆工作繁忙,何子友则在延安总供给部被服厂担任厂长。

1937年冬,周子昆带领30多名干部从延安奔赴汉口,参与新四军的组建工作。12月下旬,新四军在武汉成立,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何子友也于1938年四五月来到皖南,在教导总队女子八队任排长,并随队生活,只有逢周末才到云岭与丈夫团聚。1939年秋天,他们的大女儿周民出生。

1940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磨刀霍霍,准备聚歼新四军于皖南,何子友和新四军家属及非战斗人员开始撤离皖南,经过3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年底她才到达盐城。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以8万军队将9000余新四军包围于安徽泾县的茂林地区。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时被叛徒杀害。

得知噩耗,年仅28岁且怀有身孕的何子友当即昏死过去。经过抢救,何子友苏醒了过来。她坚强地对战友们说:“请你们放心好了,我不会想不开的,我还有革命任务,我还有孩子要抚养。”她擦干泪水,发誓要继承烈士遗志,把丈夫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7月,何子友生下周子昆的遗腹子。她说:“两个孩子,就是两棵树,双木成林,儿子就叫周林吧。”此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战友们多次劝她说:“再找个顶梁柱吧,不然,你会被累垮的。”但她婉言谢绝了人们的好意:“我就是孩子的顶梁柱,子昆的孩子永远姓周。”

解放后,何子友先后在哈尔滨被服厂、上海电池厂、中国复兴香烟厂等单位任科长、副厂长、厂长、军事联络员代表兼专员等职。曾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离休后的何子友严以律己,虽然组织上为她配了专车和驾驶员、警卫员、炊事员,但她从不让子女们跟着沾光。她还经常将组织上送来的慰问金转寄革命老区失学儿童和“希望工程”。200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看望何子友时,代表中央军委送上3000元慰问金,但她随后就把这笔款转寄到皖南老区,并让工作人员特意说明这是党中央关心革命老区后代而送去的。

晚年的何子友仍然习武不辍,雄风不减。老人百岁时,恰逢南派少林甘凤池拳法第六代传人、南京搏击武功研究会会长胡振国先生来访。当何子友得知胡振国曾拜原“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教官陆林先生学练过“排五毒”时,不由高兴地说:“嗬! 你这小家伙也学过‘排五毒?来跟我试试?”何老站起身来,“提劲”于右臂,照着胡振国“正门”击去,胡振国急起左手—架,何老瞬间抽手变拳猛然下按胡的前臂。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双方你来我住,电光石火,交换迅疾,若非亲眼所见,真难相信这般身手会出自一位百岁老人。

从一代侠女到百岁红军,如今,享受军级待遇的老人住在上海延安路一幢小楼里,她行走自如,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老人平时在家养花种菜,陶冶情操,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习武练功,显示了这位女中豪杰旺盛的生命力……(题图为百岁老红军何子友)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独立团五毒红军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把“枪杆子”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叶挺独立团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端午食“五毒”
“独立团”整编为“方面军”发挥区域党建整体优势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原来是良药
十送红军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