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风情安昌镇
2014-08-04撰文廿四
撰文/廿四
君子风情安昌镇
撰文/廿四
如果说北方是一壶浓烈的美酒,容易让人上瘾,那么江南的情调便是一丛淡雅的君子兰,使人忍不住亲近。而江南里的江南,当属自有风情的安昌老镇,在那里,有枕河的人家,摇橹的渔翁,婉转迂回的水道,还有粉墙黛瓦下浣洗着衣裙的少女,每一幅慢节奏的场景,毋需剪接就能组成人间画境的蒙太奇。
话说安昌
孩童时候总希望自己是仗剑的侠客,坐在乌篷船头,后面是带着斗笠的渔家,任由他生着水锈的手轻轻摇着桨儿,好拨弄水乡,后来,“成长牌”的闹铃吵醒了我的幼稚,终于明白游侠儿不过是活在书里的三个字,于是,我的脑海里就空剩了摇曳的江南乌篷船。
白居易是偏爱江南的,否则不会有那首《忆江南》,于我而言,又笃爱娴静淡雅的老镇,于是再也没有余光可以关注安昌之外了。
一如智者的安昌坐落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北部,凝固的高速河流杭甬线绕镇而过,距铁鸟起落的萧山国际机场不过10公里,一直以来,当地凭借经济富庶、文化昌盛而倍受青睐,如今它又有了别的身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浙东著名的水乡古镇,中国师爷文化之乡。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师爷文化之乡,世人只知绍兴出师爷,但却不知道绍兴师爷又多出于安昌,如今,古朴的安昌老镇还特意兴建有师爷馆,俨然已经成为了师爷文化的“巨擘”。
古镇安昌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越地先民就在安昌繁衍生活,山川记载始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两周时期已有先民聚居落脚,到了唐乾宁三年(即公元896年)越王钱镠奉唐王之命平董昌之乱,因名其乡为安昌。历史上的安昌曾经是商品经济发达、贸易地位显赫的越北大市重镇,数百年来商贾云集,百业兴旺,在绍兴当地历来就有“金柯桥,银安昌”的说法,在水运业相对鼎盛的时期,安昌镇是浙东航运线上的主要商埠码头。抗日前夕尚有商号933家,为绍兴城外市镇之最。改革开放以来,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工作积极展开,整个绍兴市仅有安昌、柯桥、东浦三个古镇是第一批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成员,而其中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就只有安昌古镇了。
风情安昌
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风貌古朴迷人,甚至可以说是一幅典型的水乡“清明上河图”。这幅流动着的江南水画都只在安昌的一个地方——老街。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开市的年月远在明弘治二年(1489年),河水的流动中,两岸的人家不知道跟着腐蚀的砖块换了多少辈,但是大概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却近乎奇迹的完美留存。老街之上有老台门104座,主要分官宦宅第、富商宅院、书香家院三类,每一类台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有的是关于清正廉洁,有的侧重家庭兴衰,有的甚至挖掘出过圣旨。走在安昌老街,那一座座古老的江南老台门不由让人浮想联翩,若是买来一把折扇,便作了一场吟风弄月的仕子好梦。
岁月的转轮不知游走了多少个正圆,但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处处都是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一年一度的“腊月风情节”挥洒出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画,几千年的绍兴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箍桶、竹编、打铁、纳鞋、挑花边、纺棉花、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等,使人真实领略古镇人迎接新年的热闹景象。此外,安昌的小桥也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架构,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站在桥上,看着拱洞里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不由想及老街“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虽然古桥众多,但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不晓得要陪伴多久,才有资格成为古镇百姓一生大事的参与者。
古镇安昌是一本老画册,把过去的岁月凝固成水乡里的一缕缕涟漪,波动千年。淳朴的古镇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姿的越地风情,安昌凡其种种,如今又作谦谦君子,抚掌相迎八方的朋友来此翻阅这本画册的千年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