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主义教学法与钢琴教学的联系
2014-08-02郑维
郑维
摘要: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与我们的教学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它的理论核心内容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尝试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把它运用起来,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 钢琴教学 理论与实际操作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现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在我们所接受的信息量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拿教学来说,再也不是单一的一教一学,人们总结出来种类繁多的各种教学理论。在这当中建构主义也这样慢慢为我们所熟知。这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笔者通过浅显的学习后发觉,将这种理论用于实际的钢琴教学当中,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改善。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又不是绝对唯一的整合答案。在这个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来决定的。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着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再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来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习者的认知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当中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重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内化、吸收等一系列内在环节,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归纳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思维和探究领域。简言之,建构主义的教学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
二、建构主义在钢琴教学中应用
一直以来,传统钢琴教学都是以老师讲授及示范为主,但常常是老师讲解的钢琴弹奏的要点,虽然反复强调,学生却仍然因为理解不够而疏忽。如果在教学中,采取“换位”的方式:让两个学生编成一组,仍然是“一对一”的方式教学,但这时是让学生互为老师,而教师此时是在旁边作指导。这样的方式会因为换位后的角色不同,所以压力以及看问题的层面也是有所不同的。这是能够在一个很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弹奏中的一些问题。那么老师平时所强调的一些基本要点,便能够以一种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大脑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则可以去主动获取信息、资料以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譬如“重量弹奏法”、“放松的重要性”、“掌、指关节的灵活运用”、“正确使用踏板”等见的人重要的问题则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与理解。
又如,对于学生在弹奏时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曲兴趣不大、情感投入不深的问题,可以尝试用随机通达式的教学方式来改善。通达教学向学生呈现与教学内容基本相关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相关情境中能找到更感兴趣,或是更便于理解问题的角度。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以多样化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对比弹奏古典名曲与改编后的同主题流行钢琴曲。弹奏一首曲风严谨、情感深厚的钢琴曲和轻松明快的轻音乐钢琴曲,弹奏技巧复杂,风格严谨的抒情类钢琴曲与即兴演奏式的抒情类流行钢琴曲等等。让学生通过对比,通过内心的情感体验,再通过亲自弹奏的主观感受来体会古典作品的精髓。让学生知道虽然流行音乐比较简单易学,并具有一定的可听性,但相对来讲是比较浅显单调的。而古典音乐技法尽管较为艰深,可每次在熟悉创作背景并能准确理解作品后的弹奏,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弹奏古典作品产生兴趣而不再畏惧了。
三、建构主义的局限性与小结
以上是通过短暂的理论学习后所产生的实际应用的一点设想。在这里还想说明的是,建构主义也并不完全,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它的理论过于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知识内容的教学,没有实际知识内容的传授,难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忽视了知识技能教学,学生智力发展会落空。它还片面强调了发现学习法,忽视“教与学”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尽管如此,我们也知道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总的来说,这种新的认知理论也许是一个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开采、发掘,并将之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郭声键.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刘道玉.创造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