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个人因素差异分析
2014-08-02李菊红
李菊红,周 江
新疆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最南端,其中维吾尔族占96.85%,汉族占2.94%,其他民族占0.21%。气温较高,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该地区有7个贫困县、1个地级市。近年来,和田地区青少年暴力恐怖犯罪事件屡屡发生,对社会影响面广,危害性大,其行为背后,除了与他们个人自身的人格缺陷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维吾尔族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多为文盲,相当一部分学生身心处于亚健康状况。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将对这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在体育课上工作消极、态度冷漠、对运动差生歧视、对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排斥、对顽皮活跃的学生采用粗暴手段打压等行为,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格尊严、自信心和自尊心等,同时也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这些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会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及稳定。因此密切关注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改善其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显得非常迫切。也对本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推动中学维吾尔族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完善管理水平及提高教学质量,为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自我调节和减少职业倦怠现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从和田地区所辖的7县1市(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于田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民丰县)的8所中学抽取440名维吾尔族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390人,女教师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选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ach)编的MBI-ES。问卷共 22个项目,以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为基础。问卷的发放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44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3%。其中MBI的效度被认为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1]。信度检验采取重测法,其信度系数为0.86,二者高度正相关,表明信度较高。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2003版Excel进行录入,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及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行了t检验和F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和田地区中学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的总体状况,问卷设计了总体分析量表。表1显示: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均数来看,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均大于2,说明和田地区中学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总体存在一般水平的职业倦怠现象。影响职业倦怠的三因素有: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及个人因素[2]。本文主要以个人因素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教龄、婚否五项进行差异分析。
表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一览表
2.2 三维度差异检验分析
2.2.1 不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分析
表2显示,中学不同性别的维吾尔族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平均数和标准差高于男体育教师,但总体来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个人成就感一项显示,女体育教师远高于男体育教师,说明男女体育教师在个人成就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成原因如下:1)民俗观念。维吾尔族社会观念中认为男性为社会主流,其价值衡量标准是工资收入、职位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目前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认可、待遇等回报又不尽如人意,很多男性维吾尔族体育教师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而维吾尔女性的价值衡量标准就是繁衍后代、管理家务,并没有挣钱养家的责任要求。民俗的衡量标准差异是导致维吾尔族男女体育教师对个人成就感认识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2)体育教师本身职业特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既要身体力行、做出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来树立权威效应,还要引导讲解动作要领、及时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减少运动损伤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要防范教学中的安全风险,这样转换多种角色的压力致使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当较低的成就感与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相混合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教师工作的驱动力,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了失败感,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学者型的无力感[3]。
表2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比较结果(±SD)
2.2.2不同学历的差异性检验分析
表3显示:专科学历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最高;再次为本科学历;最后为研究生学历。显然,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学历越低倦怠程度越严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历高的体育教师学习本专业时间长对体育学科的认同感高,另一方面由于学历高使得其职业发展潜力大,升职较快。同时学历高的体育教师心理调节能力较好,所以其职业倦怠较轻。由于和田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下,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故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比较普遍。这也与描述性调查结果相一致。
表3 不同学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比较结果(±SD)
表3 不同学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比较结果(±SD)
注:* 表示 P<0.05,差异显著;** 表示 P<0.01,差异非常显著
项目 大专(n=190)F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成就感总分2.82±1.27 2.51±0.48 2.86±0.48 2.73±0.48本科(n=200)硕士及以上(n=10)2.24±0.63 2.56±0.57 3.14±1.26 2.65±0.82 2.71±0.39 2.43±0.52 2.95±1.17 2.70±0.69 2.31 0.69 1.27 0.86
2.2.3 不同职称的差异性检验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职称之间职业倦怠现象无显著性差异,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的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相近。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方面也不存在明显差异,只是成就感这一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难看出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的成就感较高,而高级职称体育教师的成就感则非常低。可能的原因是中学教师职称到了高级就封顶了,向上的动机减小了,对于体育教学、科研方面成绩认同感较小,认为付出没有回报,故成就感减低。而中级职称的教师处于事业的发展阶段,其向上的动力较强大,导致其成就感较高。
表4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比较结果(±SD)
表4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比较结果(±SD)
注:* 表示 P<0.05,差异显著;** 表示 P<0.01,差异非常显著
项目 中级(n=330) 高级(n=70) 特级(n=0)F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成就感总分2.73±0.68 2.36±0.48 2.85±0.85 2.73±0.48 2.78±0.73 2.44±0.51 2.42±0.74 2.70±0.69 0000 0.11 1.82 10.84*4.75
2.2.4 不同教龄的差异性检验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著性差异(P<0.05)。从中比较发现教龄为7-10年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情绪衰竭最高,而教龄为1-3年的情绪衰竭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处于教龄7-10年的体育教师在该阶段职业发展出现高原反应,职称达到一定层次后短时间没有上升的空间,此时也对每天不断重复相同的体育教学兴趣度下降。而1-3年的体育教师刚进入这个职业,初生牛犊对职业的期望很高,充满热情的去迎接每天的教学。另外,和田地区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风沙大、紫外线照射强、空气燥热等恶劣的教学环境也将严重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上课行为,这无疑将加剧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表5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比较结果(±SD)
表5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比较结果(±SD)
注:* 表示 P<0.05,差异显著;** 表示 P<0.01,差异非常显著
项目 1-3年(n=10)4-6年(n=30)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成就感总分3.06±0.44 2.21±0.60 3.44±0.46 2.86±0.34 3.35±0.56 2.47±0.27 2.22±0.33 2.93±0.37 7-10年(n=90)3.47±0.71 2.55±0.34 2.25±0.58 2.63±0.51 11-15年(n=150)3.09±0.83 2.36±0.63 2.76±0.77 2.79±0.81 16-20(n=70)20年以上(n=50) F 3.28±0.32 2.27±0.55 2.98±0.52 2.79±0.63 3.34±0.46 2.14±0.24 3.52±0.31 3.21±0.74 4.51*5.38**4.17*2.66*
在去人格化方面:不同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发现教龄在7-10年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在个性化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最高,20年以上的分值最低。这可能是由于7-10年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属于青年骨干教师,该阶段既要养儿育女,还要买房造屋,同时还要追求个人事业发展,其生活、工作压力最大,显然长期处于此情绪衰竭状态下的个性受到压抑和磨砺,其个体将表现出一些消极、冷漠的行为,故这一阶段教龄的体育教师分值最高。20年以上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老师属于老教师,该阶段的体育教师有很高的威望,家庭幸福美满、工作收入稳定、工作踏实诚恳,在个性化方面没有突破,其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发展,故这一阶段教龄的体育教师分值最低。
在个人成就感方面:不同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发现教龄为20年以上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分值最高,其次是教龄为1-3年的,最低的是教龄为4-6年。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来说中年人的成就感达到一生中最高峰。这与本次所研究数据相符合。中年人成就感高这可能是由于中年事业处于高峰期,名誉收入双赢。而教龄为1-3年的成就感次高,可能是由于刚接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自己的职业期望值高,工作激情较高,很容易对于取得成绩有满足感。而教龄为4-6年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最低可能是由于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已经适应了该职业,对于既得的成就存在不满意,同时该阶段也步入了婚姻、家庭、事业等琐事,再加上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成就感自然感觉很低、很沮丧。另外还与自身原因有关。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总平均值和标准差比较发现,教龄在7-10年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最低,教龄在20年以上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最高,其它依次是教龄为4-6年,1-3年,11-15年和16-20年。其中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中调查统计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情绪衰竭方面:不同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存在显时倾向于逃避或将责任推脱到其它环境因素上,而不是积极主动的战胜困难,很难在工作中做出成就,无法得到学生、同事的认可,进而给自己带来痛苦、失落等情感体验,甚至引发职业倦怠[4]。
2.2.5 不同婚姻的差异性检验分析
表6可看出,不同婚姻状况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职业倦怠三维度上来比较,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这两个纬度没有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去人格化这个纬度上测得t值为3.911,P<0.05,由此说明不同的婚姻状况在去人格化的纬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已婚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远远高于未婚体育教师。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于:1)由于已婚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有了温馨的家庭生活,需要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来维持家庭开资,并且有了家庭的责任感;2)由于未婚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没有家庭的约束和责任感,其经济负担小,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要求不是很高,个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释放。故未婚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去人格化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较低。
表6 不同婚姻状况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比较结果(±SD)
表6 不同婚姻状况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比较结果(±SD)
注:* 表示 P<0.05,差异显著;** 表示 P<0.01,差异非常显著
项目 已婚(n=340)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成就感总分2.66±0.48 2.73±0.43 2.58±0.31 2.68±0.55未婚(n=60) T 1.738 3.911*-1.549 1.34 2.50±0.46 2.40±0.48 2.70±0.41 2.61±0.67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和田地区中学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总体存在一般水平的职业倦怠现象。2)不同性别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男女体育教师在个人成就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维吾尔族女体育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比男教师的高。3)不同学历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学历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4)不同职称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中级职称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比高级职称的成就感低。5)不同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去人格化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6)不同婚姻状况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去人格化纬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已婚维吾尔族体育教师在去人格化方面远远高于未婚体育教师。
3.2 建议
1)社会各界应关注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给维吾尔族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使维吾尔族体育教师早日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2)改革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职称评选制度,加大职称评选力度,提高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依托职称等级的不断提升,让体育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促进专业发展、永葆进取的激情[5]。同时不断鼓励和给予补贴,使青年体育教师学历有所提高,增加其对本学科的认同感,减少其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3)改善维吾尔族中学体育教学条件,提高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关心其家庭生活问题。建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设立 “维吾尔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专款用于扶持维吾尔族体育教育发展[7]。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保证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实现同工同酬,并逐步改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解决家庭、婚姻、子女入学问题。4)创建组织不同教龄的维吾尔族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帮助、心理疏导团队。根据教龄为4-6年的体育教师个人成就感最低,教龄在7-10年的体育教师在去人格化和情绪衰竭程度最高的特点,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开展教师间的互动互帮活动,邀请心理专家进行有效疏导,使其为自己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期望,以便顺利渡过职业倦怠高危期。
[1]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
[2]张长元,邹 振.一个范例:孔子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刘浩强,王 旭.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3).
[4]袁贵勇.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关系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9).
[5]陆 安.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须谨慎推进[J].中国教育学刊,2012(2).
[6]杨 健,李 辉,吴金凤.云南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7]卢建玲.试论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消解与重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