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一核四星”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分析

2014-08-02孟祥林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栾城藁城中心镇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3)

石家庄“一核四星”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分析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3)

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行政中心与区域中心不对称,发展速度与城市内涵不对称,文化底蕴与大都市形象不对称。这要求城市发展进程中从“大石家庄”视角出发,在京津冀大背景下规划石家庄城市体系,以正定、栾城、藁城、鹿泉(包括井陉),构建“一核四星”的城市发展格局,才能够形成“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城市子群→小城镇团”的四级结构,进而大都市与腹地得到有效整合,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京南都市体系得以形成,石家庄的城市影响力得到强化,在京津冀鲁晋等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石家庄;一核四星;区域经济;聚集经济

一、石家庄城市发展历史分析

石家庄经过百年的发展,从获鹿(今鹿泉)下辖的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了一个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机遇是不可小视的:其一是经济重心的迁移,其二是政治中心的迁移。前者即在石太路建好后,经济中心从正定转移至石家庄,后者即1968年河北省省会迁移至石家庄。从石家庄的发展历程看,城市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上述的两次“重心迁移”推动了石家庄的城市发展逐渐进入了快车道。随后在石德铁路开通后,石家庄就成为了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图1粗线条地展示了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前,石家庄的发展速度很慢。新中国成立后,在文革期间发展遭遇挫折,发展速度也在一段时间内放缓。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石家庄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不但确定了向东发展的目标,而且将周围的邻近县先后纳入市区发展范围。石家庄开始朝着大都市的方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后,石家庄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首都经济圈”规划中[1],石家庄被纳入了“1+9+3”发展规划中,“1”即北京,“9”即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衡水、沧州、石家庄。“3”即天津市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1+9+3”计划是在原先的“1+6+3”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这个原先的计划中不包括衡水、沧州和石家庄。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看重京津冀的发展历史,三地在历史上原本属于同一行政区划,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难以割舍的联系。石家庄作为京南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家庄为了谋求更大发展,不仅在城市内部发展结构上做文章,而且更加注意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从更加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上可以看出,石家庄在京津晋冀鲁豫区域内属于中心位置,在承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山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及京津“双核”城市群[2]的影响力进程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石家庄正在着力构造“京津石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中,“京石边”目前已经发展比较完善,但与保定整合发展的力度还比较欠缺,保定位于京石中点位置处,在承接京津向外疏解的职能方面较石家庄更有优势[3],所以石家庄与保定进行整合发展,可以让两个城市都从中受益。“津石边”目前是“京津石三角形”构建过程中的短板,虽然津石之间已经有铁路线相连,但目前的铁路线还不能在两个城市之间高效地建立联系。尽快完善“京津石三角形”的津石边,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专家学者在“首都经济圈”问题上曾经提出过多种建设构想,但所有这些构想都停留在理论层面。2014年伊始,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到了实质化阶段,京津冀三地在经济一体化进程方面开始进行高层对话。

图1 石家庄城市发展过程

二、石家庄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区域中心与行政中心不对称

在新一轮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保定较石家庄更加具有区位优势,“京津保三角形”正在构建中,在津保高速铁路的“霸州—保定”段建成后,“京津保三角形”就得以构建,“京津保一小时”城市圈就从理论走向实践。在京津向南疏解职能的过程中,保定应该是首选城市。保定不仅位于“京—石”中间,而且位于京津冀整个区域的中心,在历史上曾经是河北省的省会所在地,历史积淀加上区位优势,使得保定较石家庄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局面会使石家庄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石家庄位于河北省的中部偏南地区,在“环首都经济圈”的第一轮构建中的“1+6+3”格局中,石家庄就被边缘化,虽然在“1+9+3”的格局中成为成员之一,但并没有进入实质一体化进程。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保定被确定为疏解京津职能的首选城市,石家庄将被二次边缘化。虽然作为省会城市具有行政优势,但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会有潜在劣势,这不利于石家庄深度发展。

(二)城市发展速度与内涵不对称

石家庄的发展速度很快,从一个村庄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用了不到50年时间,随后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两个角色的变化,使得石家庄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发展进程中有关“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妥善处理。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高峰阶段,2013年河北省全省城市化率为48.12%,石家庄为55.72%。石家庄的城市化率不仅在全省是最高的,而且高出全国城市化水平52.57%这个数字3个百分点。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城市化不能“跑步走”,否则就会出现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石家庄在城市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功能区长久规划设计,在主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从大都市发展层面考虑,加大卫星城市的发展力度。在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大中小多层次的城市体系。从而不断强化城市内涵,强化城市特色,与保定进行整合的同时,要强化“对接京津”意识,为石家庄的城市发展营造“大空间”环境,让城市发展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文化底蕴与大都市形象不对称

很多专家将石家庄比喻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由铁路而兴,说明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说明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较薄。石家庄曾经是一个村名,后来作为石家庄车站的站名,而后成为城市名[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表明,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每个城市突出其特色的依据在于张扬城市文化。石家庄在向大都市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规模逐渐扩展的过程中,要精心打造城市的文化味。在此过程中,不能将思路禁锢在市区范围内,要在整个辖区内挖掘文化因素,将其浓缩到市区建设中,同时应该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城市发展中。石家庄虽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人们能够从现代中感受到古朴,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将那些代表城市发展历史的典型建筑保留下来,通过这些建筑将人们的记忆留住。别具风格的建筑、历史文化名人雕塑、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石家庄区别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

三、核心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分析

(一)聚集经济理论

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展,城市对资源的容纳能力也逐渐增加,资源在城市中聚集,由于共享某些公共资源而使成本节约,这种聚集效应越强,资源向城市聚集的愿望就会越高,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就会越高。图2说明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聚集效应变化过程。图中的聚集效应线是一条倒U型线,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起初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加,但是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城市的聚集效应开始逐渐降低,这时候城市的聚集效应虽然在降低,但城市的规模还是在逐渐扩展,直到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聚集负效应的时候,城市的规模就不再扩展。在城市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向外扩张的状态是有差别的。图中的L区,聚集力呈现上升状态,扩散力呈现下降状态,城市的聚集效应逐步提升,该阶段城市的扩展速度很快。图中的M区,聚集力呈现下降状态,扩散力呈现上升状态,但是聚集力仍然高于扩散力,但是净聚集增长力在下降,这时候虽然城市规模仍然向外扩展,但扩展速度在不断下降。F点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由聚集经济转为聚集不经济的分界点,在F点以右,资源再向城市中聚集,就会出现聚集不经济问题。这时候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扩散力就会逐渐超过聚集力,城市的规模不再扩展,城市在宏观上不再以“摊大饼”方式向外扩展,而是在距离城市一定空间范围外构建次级中心地,分解大城市的职能,这些次级中心地依托主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威信城镇。所以城市规模的扩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聚集力和扩散力的较量,二者的均衡点就是城市以“摊大饼”方式向外蔓延的最远点,越过这个分界点,城市在扩散力的所用下,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次级城市越多,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就会越大,城市体系就会越完善。次级中心地以同样的方式,逐渐构造以自身为中心的次级城市体系,按照这样的发展过程,在更加广大的区域内形成多层次的城市体系,镇级行政单元逐渐纳入到城镇化进程当中。

图2 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聚焦效应示意

(二)多核心理论

城市由单核心变为多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所致。根据前文,在聚集力低于扩散力的时候,城市就进入发散发展阶段。次级中心地在主城市的外围成长为新的经济核心,于是多核心的城市体系得以形成。在城市外围出现多核心发展状态的同时,主城市内部也开始出现功能分化,主城市内部也会出现多个经济核心。城市由单核心发展为多核心,说明城市的规模在扩展,也说明城市的功能变得更加复杂化。城市在单核心阶段,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在城市结构理论中,1945年哈里斯和乌尔曼就提出了多核心城市模型,如图3所示。这个城市结构符合相关原则、融合原则、适宜原则以及支付原则。“相关原则”即具有相同或者相似职能的功能区布置在一起,如低级住宅区布置在了批发商业区和中心商业区外围,高级住宅区也集中连片地布置在了中心商业区的另外一侧,重工业区也是选择了集中布置。“融合原则”即相互之间存在矛盾的功能区不能布局在一起,图中的重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之间的距离就相对较大,重工业区布局在了低级住宅区的边缘区。“适宜原则”即功能区的布局与本身的功能特点相示意,图中的住宅区布局在了市区的边缘,而商业区则布局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带,住宅区的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商业价值,所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带,市中心地带的土地供给无弹性,且商业价值很高,所以一般都是商业中心的聚集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也会由单个商业中心扩展为多个商业中心。“支付原则”即功能区的布局与地租的承受能力是一致的,在距离城市中心的不同位置上,地租水平是有差别的,经济行为与其地租的承受能力是对称的。商业行为在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在距离城市中心的不同区位上布局,在聚集商业中心较近的位置上,生活用地会让位于商业用地。在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进而同一区位上的地租水平提高时,相应区位上的生活用地会让位于商业用地。这种“利益驱动”方式也不断迫使住宅区向城市边缘迁移。“哈里斯—乌尔曼”城市结构模型中,高级住宅区布局在了城市的边缘,这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则是一致的。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情况不同,这种区位选择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哈里斯和乌尔曼是美国学者,这种情况只是反映了美国的城市结构的一般情况,并且根据20世纪中叶的情况对美国未来的城市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事实表明美国目前的城市结构就是这样的。但是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富人一般还是选择在接近城市中心的地方居住,而穷人的住宅区则选择在距离城市中心相对较远的区位上。

图3 多核心城市结构

四、“大石家庄”发展目标下的四级城市体系构建

石家庄是在一个小城市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速度不能跟进城市发展速度,在城市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功能急需向外围空间扩张。如图4所示,石家庄由于交通、山脉以及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在拓展空间方面会受到负面影响。石家庄的西侧是太行山,在山前冲击平原上发展城市,使得石家庄在发展方向上应该是向东。从图4中可以看出,石家庄除了受到地形限制外,河流和交通线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河流使得石家庄向北发展的空间较小,如果市区向北拓展,就不能按照传统意义的“摊大饼”方式向外扩展,只有通过“分块发展”才是石家庄的理性选择。高速公路线也将石家庄分割为几个区域,这就更加需要石家庄在长远发展中要进行分区规划,将不同区域充分进行整合。从图4可以看出,石家庄在外围空间拓展方面,需要有“大石家庄”思路,以石家庄为中心,通过近域拉动远域,以小范围辐射大范围,才能够扩展石家庄的城市影响力,将更大腹地逐渐纳入到“大石家庄”范围内。

目前石家庄已经形成了“一城四星”的发展格局,即以石家庄为核心,在外围地区形成了藁城、栾城、鹿泉和正定等四个小城市,分担石家庄职能并与石家庄主城市整合在一起,这是“大石家庄”的核心区域,在核心区域的影响下逐渐向外扩张,藁城、栾城、鹿泉(包括井陉)和正定分别称为向外围扩展的次级中心(如图5),分别形成以这些次级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子群”,拉动更多县域发展,将一般的县域通过次级核心城市与石家庄主城市融合在一起。县域小城市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对中心镇充分整合,形成“小城镇团”,于是在“大石家庄”发展思路下,在城市体系构建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城市子群—小城镇团”的四级结构,城市在这种发展格局下,不仅让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更高,而且也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大石家庄”对于整合保定并构建“京津石”三角形有重要作用,“大石家庄”有更大的城市影响力,能够更好地承接京津影响,更好地发挥省会作用,并在京津冀鲁晋大范围区域中,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

图4 石家庄城市发展过程

五、“一核四星”模式的石家庄城市“子群”设计

石家庄是京南的第一个大都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石家庄在京南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济南、郑州、太原和北京这四个城市围成的区域中处于中心位置。该区域是环渤海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家庄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上具有重要的承接作用,扩大石家庄的影响力,能够将京津的城市辐射承接到济南、郑州和太原,将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太原城市群连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石家庄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处在区域中心位置,地理中心与区域经济中心一致,有利于以石家庄为中心构成“大石家庄”城市体系。“一核四星”中的“一核”即石家庄,“四星”即藁城、栾城、鹿泉、正定,分布在石家庄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有利于石家庄在各个方向上均匀施加影响力。从图上可以看出,行唐、灵寿、平山、井陉等这些面积较大的区域,行政中心一般都选择靠近石家庄的区位上布局,这更有利于形成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城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周边扩展,构建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分级发展格局。

图5 石家庄“子城市团”设计

(一)正定“子群”

正定“子群”以正定为核心,由正定、新乐和行唐三个小城市构成,这三个小城市中,以新乐为中心的乡镇级行政单元最少,正定与行唐的都相对较多。以正定为中心,周边有新安镇、诸福屯镇、南牛乡、西平乐乡、南楼乡、曲阳桥乡、北早现乡等七个乡镇,这里是铁路和公路交汇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与正定一起构建规模较大的城市团。行唐与正定情况相似,以行唐为中心,周边的安香乡、翟营乡、上碑镇、上方乡、玉婷乡、南桥镇、独羊岗乡等形成以行唐为中心的小城市团,该小城市团也是铁路与公路交汇的地方,对于小城市团建设,以及强化行唐的城市影响,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新乐附近只有协神乡、木村乡、承安镇以及彭家庄回族乡等四个乡镇,在空间上呈线性排列,不利于形成以新乐为中心的小城市团。只有不断强化正定对新乐的影响,并且以新乐为中心,由上述四个乡镇构成的小城市群,才能够发挥新乐在行唐和正定之间的承接作用。从图6可以看出,在“行新正”(“行唐—新乐—正定”)三角形中,“行唐—正定”这条边不但距离大,而且乡镇中心很少。所以为了促进“行新正”三角形快速发展,需要在该三角形的基础上,以安香乡、南楼乡和协神乡为顶点构建“小三角形”,该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位于“行唐子团”“正定子团”和“新乐子团”上,对“大三角形”形成更好的连通作用。

图6 正定“子群”示意

(二)藁城“子群”

藁城“子群”以藁城为中心,由藁城、无极、深泽、晋州、辛集等小城市构成。如图7所示,这五个小城市中,藁城、晋州和辛集沿重要交通线形成了串珠状城市链,该条链应该成为石家庄向东延伸的主导方向,通过藁城将无极、深泽、晋州和辛集等小城市整合在一起,几个小城中,除了深泽外,其余小城市的中心镇都比较发育,所以可以构建以小城市为核心、以镇为主体的城镇群。图中分为4个区,A区的中心镇分布密度最大,B区和C区次之,D区的中心镇密度最低。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心镇的区划归属与彼此之间的空间联系存在着严重不对称。A区内的中心镇属于藁城辖区,但是这个中心镇分别位于河流和交通干线南北两侧,北侧区域的中心镇在区域联系上与无极可以形成较好的区域整合,南侧区域的南营镇和长安镇与藁城可以形成较好的区域联系。同样,B区的马于镇,与辛集辖区内的新垒头镇和位伯镇联系相对比较紧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彼此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藁城“子群”需要以藁城、无极和“晋州+辛集”构成石家庄东侧的三个以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团”。将交通线北侧的分属藁城辖区内的中心镇与无极建立紧密的区域联系,同时将晋州和辛集联合在一起发展,逐步构造出“晋州+辛集”“城镇团”。三个“城镇团”之间彼此呼应,在交通线两侧逐渐构建两条“小城镇带”。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影响范围,将深泽纳入到“城镇团”中,在石家庄东侧形成以“藁城”为核心的藁城“子群”。

图7 藁城“子群”示意

(三)栾城“子群”

栾城“子群”以栾城为中心(如图8),由栾城、元氏、赞皇、高邑、赵县等小城市构成。五个小城市以元氏为连接点形成了“栾城—元氏—赵县”三角形和“元氏—赞皇—高邑”三角形,前者是栾城“子群”的核心,后者在前者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栾城“子群”区域内有三条重要的交通线,该区域内的重要中心镇在两个高速公路之间分布密度最大,该区域成为栾城“子群”的核心区,沿两条交通线逐渐发展成两条“中心镇链”。从图上可以知道,“核心区”在栾城“子群”的面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核心区”东西两侧的广大区域仍然处于分散发展状态,所以为了将更大的区域进行融合发展,就需要依托前文所述的两个三角构建“中心镇环”。如图所示,该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发展环”部分,即“张楞乡—苏村乡—南佐镇—姬村镇—窦妪镇—冶河镇—梅花镇—前大章乡—韩村镇—南柏舍镇”等构成的“C”环,环经过区域中心镇密度大,环上的镇可以与环包围的区域紧密融合在一起,将核心区的影响力扩展到非核心区;其二是“扩展环”部分,该部分“C”环上中心镇的密度很低,充分发展“扩展环”能够将赞皇与高邑整合在一起,在“扩展环”充分发展后,前文述及的两个“三角形”就能够发展更加充分,栾城“子群”以栾城为核心的石家庄南侧城市团就得以形成。

图8 栾城“子群”示意

(四)鹿泉“子群”

鹿泉“子群”以鹿泉和井陉为核心,由鹿泉、井陉、平山、灵寿等小城市构成。图9展示了鹿泉“子群”中镇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情况。灵寿、鹿泉和井陉位于“C”环上,平山位于“C”环的中央。图中的“C”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古月镇—塔上镇”,该部分位于铁路北侧,属于平山区划范围。第二部分位于“狗台乡—威州镇”,该部分由平山(三汲乡)、灵寿(狗台乡、牛城乡)、鹿泉(黄壁庄镇、李村镇、宜安镇、石井乡)和井陉(威州镇、孙庄乡)等组成。第三部分位于“上安镇—南屿镇”,包括井陉辖区内的上安镇、贾庄镇、凤山镇、南峪镇等。其中第二部分是最重要的,该部分跨越了四个县域行政单位,以四个小城市为顶点形成了“平行四边形”区域,该区域由鹿泉承接石家庄的影响,以鹿泉为核心,将井陉、平山和灵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石家庄西侧形成了鹿泉“子群”。

图9 鹿泉“子群”示意

〔1〕 马建章.新形势下首都经济圈功能定位、战略重点和保障机制研究[J].城市,2012(12):19-24.

〔2〕 孟祥林.“双核+双子”模式的京津保唐城市体系构建与对策分析[J].城市,2009(4):33-40.

〔3〕 孟祥林.“双三角”模式的保-石力量对比与京津冀城市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名城,2012(1):12-19.

〔4〕 刘信.石家庄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的基本要素[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2):38-42.

(责任编辑 周吉光)

Regional Economic Analysis for Shijiazhuang Based on "One-Core-Four-Star" Development Pattern

MENG Xiang-li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3)

Shijiazhuang is a city "pulled by train",and urban development speed is very high.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the factors of "hub" and "administrative center"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As a provincial capital city,Shijiazhuang also faces many restrictive factors for development:the asymmetry between administrative center and regional center; the asymmetry between development spee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ity; the asymmetry between culture and city image.Because of the reasons above,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for Shijiazhuang must based on "Big Shijiazhuang" perspective."Big Shijiazhuang" urban system can be constructed as "One-Core-Four-Star" pattern,four sub-urban centers circling Shijiazhuang are Zhengding,Luancheng,Gaocheng,Luquan (including Jingxing),four levels urban system at the same developed:core city→secondary city→subgroup→small group.In turn,metropolis and the hinterland can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Shijiazhuang urban system as the core of south Beijing area is formed,and Shijiazhuang also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within the large scope of Beijing,Tianjin,Hebei,Shandong,Shanxi.

Shijiazhuang; one-core-four-star; regional economic; agglomeration economy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6.009

2014-04-29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6.009.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9 15:30

孟祥林(1969—),男,河北保定人,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

F061.5

A

1007-6875(2014)06-0043-07

猜你喜欢

栾城藁城中心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栾城品牌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百名代表”视察民生实事办理工作
实体“家站”与网上“家站”相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杜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亮点小记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少先队员提案工作
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常委会 开展“对标先进找差距、推进人大规范化”活动月
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复工复产——石家庄市藁城区贾市庄司法所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人大力量——记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人大主席团
《中心镇视域的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简介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推进全域覆盖 建设“四美”乡村——石家庄市栾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