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思维与越南语词汇学习
2014-08-02郑青青
郑青青,张 敏,冯 军
(云南农业大学 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Lakoff & Johnson 的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的界限,进入了认知研究的领域[1]。对隐喻机制和理论的结果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2]”隐喻与语言存在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隐喻的工作机制是将源域中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较陌生抽象的概念上。映射反映的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1]”通过该过程,进而认识新的目标域。因此,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通过将喻体的特征映射到本体上。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方式,在越南语词汇学习与教学上同样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通过隐喻机制,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习越南语词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研究隐喻理论与教学的文章较多。国内越南语学界将隐喻理论与越南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有广西民族大学韦长福老师,他所著相关文章为:《从认知角度看汉越人体词“头(” 的概念隐喻》,《汉越情感成语对比分析》。此外,还有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和郑青青《越南语中“ăn”的隐喻及文化分析》。上述几篇文章分别用隐喻理论就越南语当中的某个词或某个领域词汇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隐喻理论运用到越南语词汇的学习及越南语教学研究上。
一、国内越南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越南语词汇教学与学习中主要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论。在越南语词汇教学中,尤其强调的是汉越词、纯越词、外来词的教学。在汉越词的教学当中,通常强调越南语中的古汉越词、汉越词、汉越同义汉越词、汉越音读汉越词、自造汉越词、变义的汉越词的学习。
越南语词汇学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对于母语是汉语的越南语学习者来说,汉越词是一把双刃剑。原因如下:(1)由于汉越词与汉语的特殊关系,学生具有汉语基础,容易理解越南语中的汉越词语素。(2)由于越南语中一些由汉语素构成的汉越词,初看和汉语中的某个词一样,但是越南社会已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这对学生极易造成误解;第二,对于越南语中纯越词的学习通常要求学生特别记忆。在讲解该部分词汇时,教师应当根据该词汇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该词的理解。但是,纯越词当中包括一部分的少数民族语词汇,这些词汇的记忆通常是孤立的,缺乏语境和文化联系,通常难以讲授和理解,只能是死记硬背;第三,对于外来词的学习,主要是除了来自汉语之外的印欧词,包括来自英语、法语的词汇,由于老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该部分词汇相对容易掌握。因此,越南语词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越南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运用隐喻思维及隐喻机制是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
二、隐喻认知促进了越南语词汇的发展
杨宏伟的《论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一文中写道:“教学研究和实践显示,语言的隐喻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词语产生的隐喻性、词义发展的隐喻性和语言运用的隐喻性。[1]”同样,该理论同样适用于越南语词汇的学习上。
词语产生的隐喻性是指在语言产生的过程中人类充分运用了其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促使了新词语的产生。首先,在越南语词汇的产生上。如越南语中的“min(上游)”,“min(下游)”,本义是顺着水流或风的方向。本义指的是按照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理解min即为下游。再如越南语中的颜色词语,和汉语一样,多采用自然界中能目及的事物的颜色来表示,如xanh t天蓝,xanh n海水蓝,xanh lá chè茶绿,砖红,李子红,象牙白,tro灰烬白,vàng cam桔黄, vàng chanh柠檬黄等。再如越南语中的一词,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夜分5更,一更又分5点,一点合现在24min。因此,了解这一点之后,就可知越南语中的一词即为“表、钟”之意。此外,还有如rau(干净的菜,即绿色食品),gà(工业鸡,即饲料鸡)。
词义发展的隐喻性是指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逐渐用人类情感、人类特征等概念用以描述人体之外的事物的一种现象。因此常常出现用颜色词汇、温度词汇、人体器官词汇、方位词汇对客观世界其他事物进行描述的现象,即通过隐喻或转喻或借代等手段用来表征其他方面的意义,通过熟悉的源域去认识了更多的不同的目标域,从而促进词汇意义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种现象在越汉两种语言中都很普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有关颜色词的词义发展隐喻
(二)有关温度的词义发展隐喻
(三)有关味觉的词义发展隐喻
(四)身体器官词汇词义发展隐喻
(五)方位词隐喻认知
许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类的基本概念都基于人类对方位概念的认识。Heine对西方集中语言类型的研究表明:“前、后、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概念的认识起源于“身体部位”,身体部位与我们基本的方位概念也是密切关系的;Lakoff & Tuner“我们大部分概念是根据一个或多个方位性概念隐喻构建的。[5]” 此外,越南人的方位词与越南的地理方位十分密切。笔者非常赞同范宏贵教授《越南语反映越南人的理念》一章中关于越南方位的描述。越南的地理环境主要为:北面和西北面是崇山峻岭,江流河沟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奔腾,越南人以河水由上向下流的位置确定左右,左岸就是北岸,右岸是南岸。越南语中的ra(出)-vào(进)也与其先民开拓南部相关[6]。
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隐喻认知的能力
隐喻机制促进了人类语言词汇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越南语词汇的掌握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利用隐喻机制进行词汇教学,可将较难的、抽象的概念容易化、具体化,具体分析构词当中存在的隐喻机制原理。因此,在越南词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新词汇的本义进行了解,了解构词隐喻机制原理之后,还需要对该词的派生义、习语等进行讲解。
隐喻的生成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背景、民族心理、生活与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因而其隐喻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不同民族往往形成了不同的隐喻结果。为在越南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隐喻认知理论进行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及词汇学习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培养隐喻认知能力。
(一)词汇讲解过程中注意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此外,可通过迁移理论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隐喻联想。如在讲解到ăn,chay等动词时,可让学生从了解母语(汉语)中这一词汇的本义及引申义,然后扩展到对象国语言的学习上。但是需要注意两国的文化背景,注意文化的异同点。
因此,在理解了词的本义之后,利用词本义的源域映射到目标域当中,通过这一过程发展词的隐喻意义,从映射和联想这一过程起到举一反三学习词汇的效果。
(二)认识隐喻的文化差异性,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注重语用意义和表达方式
隐喻是一种模式与机制。在映射的过程中,通常要能清楚地认识目的语映射目标域与母语同一映射过程的差异性,要深入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灵活地运用并进行表达。
因此,隐喻机制可促进词汇及词汇文化的学习,了解语言对象国的文化背景。反之,学习词汇的过程也能更加了解隐喻机制的工作原理,二者相辅相成。
四、结语
隐喻能力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备的一项技能。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其他语言学习者一样,越南语学习者在学好越南语言的基础上首先应了解和学习越南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断积累,逐渐培养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其次,语言学习者要对语言研究理论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语言理论,明白了语言意义产生的机制,在提升了语言认知能力包括提升了对隐喻理论的认知之后,学习并尝试通过隐喻理论来了解词汇意义的产生、变化及发展过程,深入地对越南语词汇进行探究,扩展对该词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对语言的认知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越南语举一反三的效果。再次,教师在越南语词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加强对词汇内涵及背景的讲解,还要注重对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掌握该良好的词汇学习方法,并能将该方法用于其他的语言学习中。最后,在语言研究中隐喻理论已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将这一成熟理论运用于越南语研究当中将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语言研究与教学研究相互促进,隐喻理论的运用将有效促进越南语词汇的研究和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宏伟.论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142-143.
[2]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6):11-20.
[3]郑青青.越南语中“ăn”的隐喻及文化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院报,2012(2):80-84.
[4]韦长福.越南语方位趋向词语义逻辑及认知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2):136-138, 149.
[5]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24-125.
[6]范宏贵,刘志强.越南语文化探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