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 时代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2014-08-02申彦舒马文卿熊兆辉
申彦舒 马文卿 熊兆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 娄底 417000)
Web2.0 时代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申彦舒 马文卿 熊兆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 娄底 417000)
选取第一批 34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对其就业信息服务开展情况及 Web2.0 技术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 Web2.0 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新策略。
Web2.0 高校图书馆 就业信息服务 实证研究
1 引言
就业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基础上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深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在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就业信息中心”,到了90年代,其咨询工作已相当成熟和发达[1]。 Web2.0 的出现给就业信息组织与信息服务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以 Blog、Wiki、RSS、SNS、IM 等为代表的 Web2.0 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中,并利用 Web2.0 技术搭建了崭新的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也逐步开展了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笔者以第一批34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信息服务开展情况及 Web2.0 技术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促进其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纵深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是第一批 34 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所有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985 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所以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和 Web2.0 技术应用的最高发展水平。所调查的 Web 2.0技术主要包括 Blog、RSS、Wiki、SNS、Tag、IM。数据采集时间为2014年2月12日~2014年3月28日。
调查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文献调查以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Wilson外文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中相关论文为调研对象,对文中提及或介绍第一批34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以及 Web2.0 技术应用的实例进行查阅和归纳。网络调查是对34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逐个访问,调查核实该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情况以及 Web2.0 技术应用状况,同时,利用“Google”高级搜索对网站上无法查到的信息进行补充。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笔者对所选取的34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情况以及 Web2.0 技术应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果见表1。
3.1 Web2.0 技术总体上应用广泛
调查结果发现,在选取的34 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中,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 Web2.0 技术,其中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应用了所调查的全部 6 种 Web2.0 技术,同时应用了 3种及 3种以上的 Web2.0 技术共有 23所高校图书馆;在所调查的 6 种 Web 2.0 技术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是 IM,共有 30所高校图书馆运用了此技术,其次是 Blog技术和 SNS 技术,分别在 22 所和 21所高校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可见,Web2.0 技术在我国 34 所“985 工程”高校图书馆中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3.2 Web2.0 技术应用形式多样
由于各图书馆服务理念、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存在差异,Web2.0实践程度有所不同,服务内容和形式各异。调查发现,基于Web2.0技术开展的服务和应用主要包括:①图书馆博客。主要用于构建馆员与馆员、用户与用户、馆员与用户的交流平台,如学科主题博客、馆用博客、馆员博客、咨询博客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建立了学科主题博客,主要推介图书馆的各类服务、推荐各个学科的最新资源等[2]。②RSS 订阅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有图书馆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培训讲座、新书通报、商业数据库、图书预约/取书/逾期信息、馆际互借优惠信息、期刊订阅等。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的RSS服务主要包括图书馆最新消息、图书馆中/西文新书通告、商业数据库RSS、电子期刊订阅、清华大学最新 SCISSCIAHCI收录文章 RSS 推送等[3],以实现直接将最新的信息即时主动推送到读者桌面。③Wiki应用实践。Wiki在图书馆主要应用于主题指引、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知识库构建、馆员交流和创作、图书情报网上百科等方面。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在2006年就开始建立了馆内知识库——“喂鸡”[4]。 ④SNS 社会性网络服务 。SNS 在图书 馆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图书馆BBS、人人网、校友服务等。构建SNS主要有3种模式:直接加入SNS模式,如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在豆瓣网建立了豆瓣小组;积极引进SNS模式,如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图书馆通过API对接到SNS中;自主开发 SNS 模式,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研发了 ADLIB 2.0 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个人书斋[5]。⑤IM 应用。在 IM 软件/平台的选择上,CVRS(即 CALIS 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QQ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次是各馆使用的其他实时参考咨询系统、MSN以及机器人。⑥Tag应用。图书馆主要对其学科博客、书目检索系统、学科导航、社交网站等引入标签,分为两种模式:嵌入式服务模式和延伸式服务模式。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将Tag与汇文OPAC系统相结合,嵌入豆瓣读书、百度图书等链接[6]。
表1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及Web2.0技术应用情况概览
3.3 就业信息服务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国内“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开展了一些与就业相关的服务工作,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在该校小百合栏目里创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论坛;重庆大学图书馆围绕大学生就业专题举办了系列培训讲座,如国学智慧与做好职业规划生涯规则的五项根本修炼、大学生创业的几个基本问题、漫谈大学生的成才与就业、职业规划的新起点、游戏概念与电影概念设计等[7];被调查的 34 所图书馆中,有 14 所图书馆提供了系列就业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就业数字图书馆、创业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就业讲座视频库、中国大学生就业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但是,“985 工程”高校图书馆很少有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醒目的就业信息服务专栏和服务内容,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滞后,不够重视就业数据库的订购(在被调查的34所图书馆中,没订购就业数据库的超过了一半)与二次就业信息资源的建设等。然而,国外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了诸如“协助就业拓展计划”“时薪工作、本地工作”“俄亥俄大学中央学 生就业服务处”等大量就业信息[8],服务 内容丰富、服务途径多样。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主动性不够,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3.4 就业信息服务深度过浅,服务广度不宽
随着计算机技术、Web2.0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就业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精品化、集成化、及时性、自助性等特点[9],他们既看重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又看重信息资源的质量。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就要与新的信息技术集成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就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气,从而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图书馆提供的就业信息服务内容主要是依赖数据商提供的就业专题数据库和图书馆举办的就业专题讲座,虽然不少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就业资料阅览室,但资料室里的资料一般涉及面较窄,很少有图书馆对就业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理、对网络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筛选和加工以及对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就业信息服务仅限于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如资源培训、参考咨询等,没有实质性的深层次服务。同时,从服务对象层面来看,就业信息服务广度不宽,主要面向毕业生,忽视为大一、大二、大三等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基础的就业信息服务。国外大学图书馆则较重视对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信息服务,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大学生涯,如对大一新生就开始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对大二学生指导树立职业意识和人生理想;为大三学生提供各类招聘信息,促进其开展针对性的实习锻炼;对大四学生重在进行毕业材料制作、面试等方面的训练等[10]。
4 对策与建议
4.1 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创新服务模式
对图书馆来说,用先进的服务理念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服务意识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最关键因素。传统的就业信息服务模式是被动的、封闭的、浅层次的、“以资源为中心”,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内容务虚多、务实少,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组织招聘活动等应急性指导。在Web2.0环境下,要求一切工作“以用户为中心”,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要从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的、开放的、深层次的集成化服务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最好体现,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职业生涯道路,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是一个持续性过程。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开展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愿望和需求,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接触职业世界并进入职业角色搭建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促进图书馆的纵深发展,促使学生对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有种渴求。图书馆只有意识上到位,观念上更新,才会千方百计地为用户着想,为用户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4.2 运用资源整合理念,构建内容支撑
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就业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本校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目前,就业信息资源分散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个院系以及图书馆,图书馆是收集、保存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还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对这些分散的就业信息资源要进行整体规划与集成管理,使之发挥更大的价值。②区域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融合。由于缺乏有力的共享体系支持,当前就业信息资源建设都是各自为政,自建自享,因此需重视区域内不同高校图书馆间、高校图书馆与用人单位间、高校图书馆与人才招聘网站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地区就业服务部门间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融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各种就业信息需求。③网络就业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当前出现了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人才招聘网站等,其背后就是一个个大型数据库,存储着大量的各类型就业资料。图书馆作为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具备管理和开发一切信息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就业信息的二次开发,为学生搜集、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整合成图书馆特色就业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及时提供有用的、针对性的各类就业信息。
4.3 运用技术融合理念,打造平台支撑
调查发现,Web2.0 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广泛,且形式多样。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 Web2.0技术拓展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一个集成化、学生与馆员共建共享的、智能化、动态化的就业信息服务互动新平台。就业信息服务互动平台的建设是就业信息服务的依托和桥梁,可以利用RSS 构建就业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利用 Blog和IM 构建就业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利用Wiki搭建就业知识导航平台、利用SNS构建就业虚拟服务社区、利用Tag建立档案库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 Web2.0 技术的融合开发新的服务平台和管理系统。Web2.0技术与就业信息服务有效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的协作性、自主性、易用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积极为用户构建物理空间平台,比如构建就业指导图书阅览室、特色馆藏等。
4.4 运用跨界服务理念,制定长效机制
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融合汇总各级政府、企业、高校、市场等各部门的诸多信息,单纯依靠某一个机构孤军奋战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并制定长效发展机制,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各方力量参与其中,才能使图书馆的就业信息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处于一个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参与社会外界合作的意识淡薄。跨界服务理念正是让图书馆突破现有的工作与服务边界,以用户需求为驱动,通过与其他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和增值性,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益。通过校内部门之间、图书馆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与其他高校网站的跨界合作,发挥图书馆的核心凝聚力,制定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机构之间的知识信息流动,实现图书馆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高校化的双向流动,使图书馆与社会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延伸图书馆的服务链条,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5 建立反馈机制,注重效果跟踪
将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为合适的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的理想状态。如何评价与测度基于 Web2.0 的就业信息服务的效果与效益是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信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演进,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断变化,服务模式总是随着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而逐渐演化,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广开言路,对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效果评价和反馈,为不断的服务功能修正、技术调整提供依据。具体可以通过:①确定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②建立明确有序的信息反馈渠道,如可通过问卷调查、开通论坛、设置留言栏等方式随时收集反馈信息,了解服务效果;在 RSS Feed 里添加一些接口,让用户能够向 RSS 服务提供者提供一些反馈;在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增加用户管理模块,特别是用户反馈信息;③建立完善的反馈制度,定期集体讨论和公布处理意见,包括毕业生、高校、人才市场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反馈。就业信息服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建立合理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中各方机构工作人员服务的激情和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信心,为就业信息服务的持续开展和推广奠定基础。
5 结语
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对馆员队伍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乃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在资源、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网络化、数字化平台,不断探索就业信息服务新途径或方式,构建和完善 Web2.0 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向更新、更高阶段发展。
[1] 漆俐红,储冬红.高校图书馆开设就业信息服务的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77-79.
[2] 张静,鞠静.高校图书馆开设学科博客的现状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2(4):120-122.
[3] 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2014-02-26].http://lib.tsinghua. edu.cn/service/RSS.html.
[4] 王惠,等.基于 Wiki的图书馆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3(7):156-160.
[5] 武琳,冯园媛.SNS 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0(19):24-27.
[6] 关云楠.Tag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7] 重庆大学图书馆[EB/OL].[2014-03-02].[http://lib.cqu.edu. cn/newversion/contentInfo.htm?order=look&id=1139700227 1302&topOncoId=3.
[8] 沈嵘.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5):20-23.
[9] 申彦舒.Web2.0 时代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的创新思考[J].图书馆,2013(5):140-141.
[10] 桑荣田,沈亚丽.中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9(6):696-697.
申彦舒女,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
G252
2014-05-20;责编:王天泥。)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构建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项目编号:13C4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