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入深深的海底

2014-08-02

少年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潜水服潜水员大气压

2014年1月12日,中国潜水员直接潜入海底300米深的“龙宫”,谱写了中国潜水史上的新篇章!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中国南海,上海打捞局的六位潜水勇士是怎样潜入到300米深的海底,他们又闯过了哪些关口。

加压关

六位潜水员分两批潜入深海。下潜前,他们必需先在饱和居住舱内经过2天多的加压,以使人体适应深海的高压。我们知道,人潜入水下,平均每下潜10米,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要下潜到300多米深的海底,人体就要承受30多个大气压的高压。所以,潜水员先得过了“加压关”。

下潜时刻到了,第一批的胡建、管猛、董猛三位潜水员,从饱和居住舱进入潜水钟。1月12日零点,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潜水钟缓慢向深海挺进 。

呼吸关

50分钟后,潜水钟潜到300米的深海。平衡潜水钟与外界水压后,胡建打开了潜水钟的底门,在管猛和董猛的协助下开始着装。此时,从监控系统传回的声音中,胡建说话的声音并不是很清楚,但“呼呼呼”的呼吸声音非常清晰厚重,这就是饱和潜水作业面临的难关——呼吸关。常人平时生活在1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人的呼吸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但是,呼吸阻力和环境压力是成正比的,在30多个大气压的深海中,人受到的呼吸阻力也增加了30多倍,呼吸自然就很困难了。

着装关

再回过来看胡建的着装。人潜入深海都得穿上特殊的潜水服,平常胡建在100米水深处着装,只需15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但是,到了300米的深海,由于30多个大气压的压强,人在潜水钟内好像是被绑着,感觉关节被挤压在一起,动作施展不开。此时,要穿上带有暖水系统的潜水服,背上重约20千克的两个氦氧混合气体钢瓶,戴上重约15千克的潜水头盔……这样的难度就大多了。他戴上头盔就耗费了10多分钟,在管猛和董猛的帮助下,又花了30多分钟才完成着装。

“快打开充水系统,让浮力帮胡建一把,减轻些他的负担。”在监视器前的潜水总监及时发出号令。

饱和潜水员的装备

头盔:保护潜水员的头部,还带有呼吸面罩、头灯、摄像头等。由于深海漆黑一片,潜水员必须依靠头灯,才能看清前方。

潜水服:由于海底温度低,人体会感到寒冷,所以潜水员需要穿上带热水的保暖潜水服。

脐带:这是潜水员和母船上控制中心联系的纽带。通过它,潜水员可以向控制中心通话,传递各种信息,控制中心也可了解潜水员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体温关、水流关

12日1时40分,胡建毅然从潜水钟跨出,进入海水中,这是中国潜水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一步,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来了中国潜水员的身影。

300米的深海,海况莫测。强劲的海流把胡建潜水衣内的大部分热量带走了,他渐渐感觉身体寒冷。大家知道,水下温度通常低于气温,而深水区的温度更低,加上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4倍,因此潜水员到了水下,体内热量会很快散失,人就感到非常寒冷。

此时,海流冲开了胡建肩上的气瓶搭扣,胡建又增添了麻烦。从监视器密切监视现场情况的潜水总监马上指示,让胡建返回潜水钟。

2时22分,管猛着装下水。他拉着潜水钟外的保护杆慢慢下到300米深海,站到了压重块上。但是,几分钟后他返回潜水钟内。

“水流实在太快,人又觉得冷,站在压重块上直晃动,拉不住。”管猛无奈地说。

“潜水钟再往下放3米。”总指挥和潜水总监调整了潜水钟深度、潜水员体温维持等方案后,果断下令。

成功探底

3时33分,董猛着装后,从潜水钟出潜。

“300米的海底,我们来了。”董猛双脚踏到了海底,控制室深度指示显示:313.5米。

4时29分,董猛完成深海探摸巡潜,返回潜水钟内。

12日5时09分,载有胡建等三人的潜水钟提升出水,在与饱和居住舱对接后,三人安全返回饱和居住舱。

12日7时25分,第二批潜水员谭辉、罗小明、李洪健开始出发,并下到313.5米的海底进行海底探测作业,而且潜水员李洪健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深深地插在了313.5米的深海。

减压关

六位潜水员完成了海底出舱作业,但并不意味着任务的终结。为了防止减压病的发生,根据作业程序要求,他们从1月14日起,开始了长达十多天的安全减压。在这些天里,他们的身体必需从水下300米的高压状态,调整适应到水面常压状态,然后才能恢复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潜水服潜水员大气压
潜水服性能检测装置的研制
湿式潜水服欧盟标准EN 14225-1:2017的解读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潜水员
“美梦成真”之潜水员
潜水运动力学分析与潜水服设计要点
迷宫
海女们的安德烈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