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化阅读教学思维有序训练摭谈

2014-08-02卞秀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7期
关键词:琵琶行琵琶思维能力

卞秀梅

目前,“生本化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很多教师认可并努力实践。然而,笔者认为如果缺乏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表层到内涵、由单一到多维等的有序思维训练,那么,“生本化教学”也只能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而已。同理,倘若不重视“生本化教学”,思维训练的质量也将无法保证。因此,本文拟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探讨思维训练的有序性与层次性等教学方案。

一、初级阶段:认知性阅读思维

认知性阅读思维是指以识读和记忆为主要方式的思维过程。处于初级层面的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表层信息进行有效梳理。比如:辨识生字、通读课文、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复述故事梗概或文本大意;理清文脉,归纳层义;利用文本资源回答简单问题,背诵或默写精彩语段或全文。

例如教学《琵琶行》时,我们必须在引导学生听读或者自读课文的同时,展示下列预设题,敦促学生完成:疏通诗前小序文意,说说其主要内容和在全文中的作用;给诗中的“荻”、“浔”、“捻”等生字注音;说说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因为”“整顿”;简述故事情节;依据文脉,画出诗歌的结构层次图,并概括层意;找出并背诵正面与侧面描写音乐的诗句。

学生顺利完成上述预设题后,教师应趁势将学生引向深层思维: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诗句的深层含义。

二、提升阶段:理解性阅读思维

理解性阅读思维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顺利通过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对蕴含于文本中的丰富意蕴、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的理解与品鉴,是阅读思维训练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深入文本核心,阅读理解品鉴文本深刻内蕴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要求为:能依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对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能进行概括性、归纳性、综合性的阐述;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概括文本的中心等。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阅读层面推向深入与广博,要引导与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与阅读经验之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严谨的判断与推理、高度的概括与精确的表述等阅读思维活动,深层解读文本的丰富意蕴。

例如王毅军老师在引导学生品鉴《琵琶行》时,紧扣文本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展开热烈探讨,以期有效训练学生的多维阅读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多维解读:琵琶女是一个具有怎样命运的艺术形象?琵琶女自述身世时采用的是怎样的表达方式?“同是天涯沦落人”中的“沦落人”是指琵琶女还是指作者或二者兼之?理由是什么?身为朝廷命官的作者为什么会对一个江湖歌女的琵琶声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上述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揭示了全诗主旨:诗人才华横溢,本想一展鸿鹄之志,却因在朝廷受到排挤而被贬江州;琵琶女原本技艺超群,却因年老色衰而门庭冷落。二者都有着从曾经的辉煌到今日的平淡之共同经历,此刻,他们的心境又怎能不同样的失落与悲伤呢?

三、升华阶段:评价性阅读思维

语文阅读思维训练不止于上述引导学生读顺、读懂文本,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阅读经验、审美趣味、鉴赏水平等来品评文本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上述两步阅读思维训练之后,将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推向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于阅读文本的深度思考,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品鉴思维活动。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级起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这一层面的阅读思维要求如下:准确评价文本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准确评价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准确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琵琶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下列几个问题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否真有原型?如何看待琵琶女的凄凉晚景?塑造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的目的何在?

事实证明:学生具有强大的思维潜力,只要教师为其创设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学生就有可能启动思维深入解读文本,并得出具有个性化的答案。如有的学生认为琵琶女的凄凉晚景不值得同情,理由是:人人都明白以色事人终究是无法持久的,所以,琵琶女年轻时就该早做打算;既然身怀绝技,何不收徒授艺?如此既能承传技艺,又能终身与艺术相伴,岂不乐哉?“老大嫁作商人妇”已经衣食无忧,商人未必都重利而轻情,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已。

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认为琵琶女是封建时代男权社会制度下被蹂躏、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其既无亲情又无友情更无爱情的凄凉晚景,理应博得人们的同情。学生的上述观点尽管有失偏颇,但这种质疑批判精神弥足珍贵,我们应该给予鼓励。

四、超越阶段:创造性阅读思维

创造性阅读思维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多阶段、高水平的思维过程,是指基于文本资源探究、解答超越文本的新问题的思维能力,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思维。具体表现为:发现新问题、阐述新观点、给出新答案、解决新问题等。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的策略为: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多角度解疑,选择最佳答案;鼓励学生尝试假设判断推理;接受学生的未成熟答案,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笔者在执教《琵琶行》时,曾这样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品鉴思维活动,取得了极好的深化品读文本、创造性阅读思维训练效果。比较以下人物或作品之间的关系:琵琶女与琵琶;琵琶女与白居易;白居易音乐诗《琵琶行》与韩愈的音乐诗《听颖师弹琴》、李贺的音乐诗《李凭箜篌引》等;白居易诗歌《琵琶行》与以《琵琶行》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根据《琵琶行》改编成的戏曲。

允许学生在上述创造性阅读思维训练预设题中自选2至3道题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过图书馆、自备的教辅资料、网络等查询相关资料,对所查阅到的资料仔细筛选、概括、归纳、整合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呈上书面答案。对于观点新颖、陈述有条理的答案,在班级推广。

综观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部分教师常常在思维训练和生本化教学二者之间顾此失彼。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恰到好处地把握思维训练的尺度,思维训练没有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生本化教学没有落到实处。所以,积极加入到探讨生本化阅读教学思维有序训练课题之行列中来,为构建新型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显得迫在眉睫了。

(作者单位: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琵琶行琵琶思维能力
我和我的琵琶
吕楠作品
朋友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琵琶”和“枇杷”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