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1个优秀的人相当于50个平庸的人
2014-08-01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要亲自见面并沟通。所以,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的时间找人。
2010年4月,小米科技横空出世,之后短短3年的时间,小米一跃成为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除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营销方式,对于人才的把握和重视也是助力小米一跃升天的利器。
在早期金山用人的时候,雷军最看重两点:一是肯学,二是肯干。
创办小米后,雷军说自己在用人方面有个变化。首先,他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因为小米是一个对技术工种要求比较广泛的企业,从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电商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等都需要不同工种的协调配合,所以更需要非常好的专业技能。第二,看重的是跨工种方面的协调能力,这也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小米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担当力。小米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所以每个环节的流程化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完善的地方,这需要依靠所有员工高度的责任心来弥补其中的差距。
雷军曾说:“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要亲自见面并沟通。所以,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的时间找人。”小米模式打赢人才战的决心一点都不亚于做产品的决心。
从小米的办公布局能看出来,小米扁平化的组织构架: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一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以岗定人。
在小米创办的头两年时间里,小米团队从14人扩张到约400人时,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3岁,几乎所有的员工来自前Google、微软、摩托罗拉、比亚迪、金山、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精英员工,拥有5—7年以上工作经验。
小米无畏惧,在人才战中,车轮战是其经典手段。有一次,一个非常资深的硬件工程师被小米请来面试,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对小米的前途也持怀疑态度。小米的几个合伙人轮番和他交流,用12个小时时间,最终打动了这位工程师。小米对于优秀人才的坚持与主动,一如发烧友对于产品的执着。
小米为了吸引人才,提供了可选择的报酬。比如,邀请任何人加入小米时,会给对方三个选择条件: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可以选择2/3的报酬拿多少股票,也可以选择1/3拿多少股票。10%的人选择了不要工资,或者1/3的工资,还有80%的人选择了2/3的工资,这样大家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非常缺钱,又想尝试一下创业机会,你可以选择跟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实际只有10%的人这样选择。就算是2/3的报酬,平均报酬也是不低的数字,我认为是值得的。一个优秀的人在互联网公司至少相当于50个平庸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还是便宜的。”雷军说。endprint